3月9日,开学的日子到来。
枝头的绿意与凛冽的寒风交织,早春在挣扎中降临,北京在料峭中苏醒,
实践基地的仓库车间里,灯火彻夜未熄,与窗外渐亮的天光交融。
联合课题组的师生们,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连续奋战,脸上虽带着疲惫,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和坚定。
自动化试验线上,各个子系统运行的低沉嗡鸣声,如同一条苏醒巨龙的脉搏,稳定而有力。
“同学们,今天开学报到,你们抓紧时间回学校一趟,这边有我们盯着。”赵老师拿着记录本走过来,语气带着关切。
技术攻坚虽紧,但学业的流程也不能落下。
同学们匆匆洗漱,换上那身笔挺的“青衿致远”学生装,虽然难掩倦色,但合体的剪裁和优质的布料,依旧衬得他们精神焕发,与车间里满身油污的模样判若两人。
跨上自行车,一行人迎着晨风,骑行在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上,车轮碾过残雪未消的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清华园内,已是人头攒动。
返校的学生们带着各地的风尘与蓬勃的朝气,填充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报名处排起了长队,熟悉的同学彼此打着招呼,分享着寒假的见闻,讨论着新学期的课程。
课题组同学们的出现,引来不少注目和低声议论。
他们“联合课题组”的事迹早已在校园内传开,尤其是“全流程自动化”项目被提升为校级重点后,更是成了低年级学生眼中的传奇。
“看,是吕辰师兄他们!”
“听说他们春节都没回家,一直在轧钢厂搞项目!”
“那身衣服真精神,听说是他们自己设计的……”
面对这些目光和议论,大家只是平静地微笑回应,迅速办理完报到手续。
他们并未在校园过多停留,与相熟的同学简单寒暄后,便又骑上车,返回了实践基地。
回到车间,大家又重新扎进工作服里,围拢到图纸和设备前,继续着之前的讨论和调试。
时间的流逝在专注的工作中变得模糊,直到傍晚时分,李怀德的通讯员小张再次气喘吁吁地跑进车间。
“吕辰同学!李厂长请你立刻去厂部办公室!”小张的语气带着不同寻常的急促,甚至比上次鞍钢公函到来时更显凝重。
吕辰心中都有些诧异,傍晚突然召见,而且直接到厂部办公室,而非实践基地会议室,显然事情非同小可。
“张大哥,知道是什么事吗?”吕辰问道。
小张摇摇头,压低声音:“不清楚,但来了两位面生的同志,穿着中山装,气场很强,李厂长对他们都很客气。”
吕辰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对王卫国道:“我先去看看。”
跟着小张来到厂部办公楼。
李怀德的办公室外,果然站着两位身姿笔挺、目光锐利的青年,虽未穿军装,但那纪律严明的气质却掩饰不住。
他们仔细查验了吕辰的证件,才示意进入办公室。
办公室内,李怀德正陪着两位中年同志说话,见到吕辰二人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郑重与兴奋的神情:“来了!两位同志,这就是吕辰同学。”
那两位中年同志也站起身,目光在吕辰身上扫过,带着审视,却也并无恶意。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开口道:“李厂长,吕辰同志,麻烦二位跟我们走一趟,市里有领导要见你们。”
没有多余的解释,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李怀德连忙道:“应该的,应该的,我们一切听从安排。”
吕辰也没说什么,赶忙跟上。
一行人乘坐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悄然驶出轧钢厂,汇入北京城华灯初上的车流。
车子并未驶向市府大楼,而是七拐八绕,来到一处环境清幽、戒备森严的院落。
经过严格的登记和检查,他们被引入一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室。
一进门,吕辰的目光立刻被会议室里的人吸引。
只见谭令柔和娄晓娥坐在一侧,两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紧张和不解。
她们身边,分别坐着各自街道办的高主任和彭主任。
而主位上,则端坐着几位气度不凡、一看便是高级干部的领导,从他们身前放置的茶杯和名牌来看,分别来自统战部、商业部和宣传部。
看到吕辰和李怀德进来,娄晓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安心,谭令柔也微微松了口气。
李怀德显然认识几位领导,恭敬地打差招呼。
商业部的那位领导,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他率先开口,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洪亮而清晰:“同志们,今晚请大家来,是要通报一个好消息,也是代表组织,对娄振华同志及其家人,以及吕辰同志,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高度的肯定和感谢!”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谭令柔和娄晓娥身上:“娄振华同志,在香港,在组织的领导下,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