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的话,将发布会的气氛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一种历史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接下来,相关院系的教师代表轮流上台,分别介绍各自负责板块的课题设置、具体技术目标和预期效益。
无线电系的方老师重点讲解了AT-10《关键设备振动监测与早期故障预警系统》(即“电子耳朵”项目)的初步构想,引发了广泛兴趣。
机械系的赵老师阐述了工艺优化板块如何将理论模型与生产实践结合。
动力系的教授则描绘了能源综合利用的美好前景……。
每一位老师的发言,都像是在这幅宏大蓝图上添上精准而生动的一笔。
作为压轴环节,刘星海教授再次上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身后的幕布缓缓拉开,露出了《中厚板热处理线(正火/回火)全流程自动化系统研究与示范》的巨幅示意图。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推介我们第二期合作的旗舰项目——”刘星海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这将是我们向工业自动化顶峰发起的一次强力冲锋!”
他详细阐释了这一项目的五大核心子系统,以及实现“装炉-加热-保温-冷却-出炉”全自动化、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的宏伟目标。
“热处理,是提升钢材性能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一旦此项目成功,我们将不仅实现板材轧制过程的自动化,更将打通从原料到高性能成品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出一条完整的、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热处理示范线!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变化!”
旗舰项目的发布,如同在会场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场师生和工程师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
自由提问环节开始,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经费的分配、技术的可行性、理论与实际的落差……一个个问题被抛出,一场场思想的碰撞在会场上演。
刘星海、赵老师、方教授等人从容应对,时而用高深的理论解释,时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甚至坦诚某些环节确实存在挑战,需要共同努力。
这种坦诚和务实,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然而,当主持人示意一位坐在后排、气质沉静、目光中带着深邃思考的中年学者发言时,会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此人缓缓起身,神情庄重而诚恳,他向主席台和全场微微颔首致意,声音清晰而平和。
“王副校长,刘教授,李厂长,诸位同仁,同学们。鄙人汪瀚,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今日冒昧前来,是听闻贵校与红星轧钢厂的合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并发布雄心勃勃的第二期规划,心向往之,特来学习,并带来一些关乎我国工业技术长远发展的思考,与诸位共同探讨。”
他的开场白没有丝毫火药味,只有纯粹的学术探讨意愿,这反而让会场变得更加安静,众人凝神倾听。
“首先,我要对清华同仁和红星轧钢厂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佩。”
汪瀚教授语气真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理论构想转化为车间里实实在在运行的系统,解决了国家建设的燃眉之急,此等‘知行合一’的精神,是我等需要认真学习的。”
他话锋转入正题,神色变得严肃:“然而,正因贵我双方所从事的事业,关乎国家工业化的根基与未来,有些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共同面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这并非针对具体技术路线的否定,而是出于对如何更好地构建我们国家自主、可持续工业技术体系的责任感。”
“第一个问题,关乎‘理论基础’与‘工程实现’的平衡。”汪瀚的目光扫过课题清单,最后落在刘星海教授身上,“刘老,贵方的二期课题,无论是自适应控制、振动监测,还是宏伟的热处理线自动化,其技术路径呈现出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工程驱动’特征,力求快速解决生产中的具体瓶颈,这无疑是正确且必要的。”
“但作为教育者和基础研究者,我不免心生忧虑。”他语气深沉,“我们是否在全力推进‘应用’的同时,对支撑这些应用的、更普适性、更底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数学工具开发,投入了足够的力量?例如,AT-02自适应控制,其核心算法的收敛性证明、鲁棒性分析,是否与硬件开发同步?PQ-01中复杂的传热学模型,其简化是否建立在严格的尺度分析和量纲齐次性之上?”
他顿了顿,眼中流露出一种对学问本身的敬畏与执着:“我担忧,如果我们的工程实践长期建立在经验修正和近似模型之上,缺乏坚实的、经过严格数学锤炼的理论骨架,那么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将难以提炼、升华,难以形成我们自己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中国工业自动化学派’。当下一代技术变革来临,我们是否可能因为基础理论的薄弱,而再次陷入被动?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培养‘能动手’的工程师的同时,是否也应确保他们拥有‘明其理’的深厚内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