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清晨,东方天际刚现鱼肚白,红星轧钢厂门前已是人头攒动,彩旗招展。
巨大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大门上方,上书一行醒目的白色大字:“热烈欢迎全国工业大会代表莅临指导”。
身着崭新工装、精神抖擞的工人们分列道路两旁,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
厂区大门至板材车间的近千米道路上,数十块图文展板如同时光长廊,诉说着“全流程自动化”项目从无到有、从蓝图到现实的艰辛历程。
有简陋的实践基地车间照片,有师生们围炉夜战的剪影,有“掐丝珐琅”电路板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成品的对比图,更有刘星海、沈青云、赵老师等课题组核心成员和牛大群、郝师傅等专注工作的特写。
每一张图片,每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智慧。
经过严格培训的青年工人和学生引导员,身着统一的“攻坚服”,身披红色绶带,伫立在展板旁和关键路口,随时准备为贵宾进行讲解。
上午八点整,受邀参加启动仪式的全国工业大会代表车队,在引导车的带领下,缓缓驶入红星轧钢厂大门。
来自工业、机械部部等核心部委的领导,全国各省市工业厅局的负责人,重点钢铁厂、机械厂、研究所的技术专家,以及北大等高校的学者代表,鱼贯下车。
他们怀着好奇、审视乃至几分质疑的心情,亲临这传说中诞生了“中国式自动化”的地方。
在引导员热情而专业的指引下,代表们沿着展板长廊,信步走向今日的核心舞台,板材车间。
他们时而驻足细看,时而低声交流,脸上不时露出惊讶、赞叹或深思的神色。
展板上呈现的并非一帆风顺的凯歌,而是真实记录了遇到的挫折、解决的思路乃至失败的教训,这种坦诚与自信,反而赢得了许多务实代表的初步好感。
车间大门洞开,内部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与门外的喧闹不同,车间内部呈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寂静。
那条崭新的全流程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如同一条经过精心梳洗、披挂整齐的钢铁巨龙,静静地匍匐在宽阔的车间中央。
轧机底座泛着冷硬的光泽,飞剪机构寒芒内敛,蜿蜒的输送链纹丝不动,矫直机、喷码机、分级系统各就各位,一切井然有序,却又沉默无声。
空气中残留着昨夜最后调试时留下的、若有若无的电子元件加热后的特殊味道。
早期抵达的嘉宾被引导至预先划定的安全参观区域。
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纵览生产线的全貌,又能确保绝对安全。
人们压抑着交谈的欲望,仿佛怕惊扰了这头沉睡的巨兽,只是用目光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感受着这种“静待启幕”所带来的期待与张力。
吕辰、赵老师、沈青云、李师兄、钱师姐、吴国华、王卫国等核心技术人员,如同散布在关键节点的“哨兵”,悄无声息地立于生产线旁。
他们身着笔挺的“攻坚服”,左胸口的红色绣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他们神情平静,目光锐利,随时准备回应嘉宾们提出的疑问。
吕辰站在靠近“掐丝珐琅”控制柜的区域,他感受着自己的心跳,手心微微沁出细汗。
这不是紧张,而是一种庄重。
上午九点二十分,大部分嘉宾已入场完毕。
车间一侧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各位重要领导也已就座。
九点二十八分,吉时已到。
厂党组书记孙涛稳步走到主席台中央,他深吸一口气,用洪亮的声音宣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红星轧钢厂全流程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瞬间响彻整个车间,穿透钢铁的壁垒,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无论是位高权重的部委领导,还是满手老茧的一线工人,此刻全都肃立,神情庄重,齐声高歌。
国歌声如同无形的洪流,将全场数百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这场工业盛典注入了最崇高的精神内涵。
国歌毕,孙书记简要介绍了到场的几位主要部委领导和清华大学、鞍钢的代表。
随后,他声音高昂:“下面,有请我们‘全流程自动化’项目的总负责人,清华大学的刘星海教授,做项目汇报!”
刘星海教授缓步上台,他没有拿讲稿,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
他依旧穿着那身朴素的中山装,但此刻却显得格外挺拔。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沉稳而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站在这里,面对这条即将启动的生产线,我心中感慨万千。我们走过的,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从一纸蓝图,到眼前的钢铁巨龙;从理论上的争论,到车间里一个个坚实的基座、一条条精准的管线;从‘掐丝珐琅’最初那看似异想天开的构想,到如今能够稳定驾驭强电的控制核心……这一切,并非我们少数几个人之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