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完人才建设问题,李怀德看着与会众人,语气沉重而非焦灼:“同志们,成功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部里从全局出发,抽调我们的骨干支援全国,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坚决拥护。”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但我也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能让我们实践基地这棵‘梧桐树’常青,持续吸引和留住‘金凤凰’,而不是昙花一现?第二,也是更迫切的,我们输出的技术和人员,若在其他单位因条件差异而‘水土不服’,影响了最终效果,这不仅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可能让我们所有人的心血蒙尘。咱们还得议一议,找出一条既能服务全国,又能壮大自身的长远之道。”
短暂的沉默后,赵老师首先开口:“李厂长所虑极是。我们不能只输出人,更要输出‘方法’和‘规矩’。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将我们‘全流程自动化’项目中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系统性地整理、提炼,变成白纸黑字的‘显性知识’,进而争取将其上升为行业标准。”
他顿了顿,阐述道:“第一,编写一套《红星轧钢厂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这套规范要涵盖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机械安装精度、电气布线、控制逻辑、调试步骤、日常维护规程等全套标准。要做到让一个具备基本技术的团队,拿着我们的规范,就能搭起系统的骨架。
第二,建立‘自动化系统故障案例库’。将我们联调阶段遇到的那些信号干扰、时序错乱、机械共振等问题,全部整理归档。每个案例都要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排查过程、根因分析、最终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这将是未来解决问题最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三,制作‘标准化图纸与模块库’。把我们已经验证过的控制柜布局、接线图、传感器安装支架、接口定义等等,全部标准化、模块化。兄弟单位可以‘按图索骥’,快速复制系统的基础框架。”
赵老师意味深长地补充:“但是,最核心的控制算法优化参数、特殊的工艺诀窍,我们要作为‘核心机密’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他们能用,但想用得最好、最精,离不开我们的深度支持。”
赵老师的话音刚落,王卫国紧接着发言,他年轻的面庞上满是跃跃欲试的神色。
他更侧重于“人”的能动性:“赵老师的办法是打好地基,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场救急还得靠人。我建议,组建一支精干的‘机动特遣队’,作为我们技术服务的‘快速反应部队’。”
他看着李怀德:“这支队伍,建议由一位像牛大群、邹章元这样经验丰富、能镇住场子的老师傅担任队长,再配备2-3名对系统软硬件都门儿清的技术骨干,加上1-2名我们联合培养的、理论基础扎实又了解现场的研究生。他们不仅要能快速诊断现场疑难杂症,还要有权在现场做出关键决策,更要有‘授人以渔’的能力,能就地培训对方的人员。”
刘星海教授点头道:“卫国这思路好,我看这支队伍平时扎根基地,参与研发,保持技术敏锐度。一旦有兄弟单位发出符合条件的紧急求援,或者接到上级调令,就能立刻携带标准化模块和故障案例库等资料,奔赴现场。”
李怀德也肯定道:“太好了,我们要把这种被动的、无休止的‘救火’请求,转化为有偿的技术服务,无论是换取人情、紧缺物资还是政策支持。同时,他们在外支援的过程,也是收集一线数据、发现新问题的宝贵机会,能反过来滋养我们自身的研发。”
汤渺教授又提出了一个补充:“特遣队主意很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输出技术和人的同时,也要考虑输出‘核心部件’。”
她看向李怀德:“我建议,在确保我们自己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建立起‘核心模块’的小批量供给能力。比如,专门划出一条小生产线,能够额外生产一些强电控制模块、定制的传感器接口模块等关键元件。这些模块对外提供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封装和接口标准化,让兄弟单位拿回去就能即插即用,保证基本功能稳定,解决兄弟单位的燃眉之急,保证系统基础运行。”
李怀德听着连连点头,手指敲着桌面:“好!赵老师定标准,王卫国出尖兵,汤教授供弹药!思路都很好!但我们不能只当无私奉献的‘老好人’,咱们红星厂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在这一波波技术推广里,必须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无论是技术上的反哺,还是资源上的补充,或者……”
这时,吕辰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建议:“李厂长,各位老师,我认为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把单纯的‘帮忙’,变成双向的‘合作’,从源头上管理外部需求,甚至引导行业潮流。”
他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项目进度图,仿佛在审视一个更宏大的棋盘:“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技术合作章程。明确界定什么样的请求属于政策性支援,我们义不容辞;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需要有偿服务,具体如何计价;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把规则定在前面,避免后续扯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