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李怀德骑着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冲回红星轧钢厂。
他直接闯入厂保卫处,下达了最高级别的警戒命令。
随即,他片刻未停,又亲自赶往实践基地那个临时隔离的车间角落。
方教授、赵老师、吕辰、吴国华等所有参与研发的核心人员,以及闻讯赶来的刘星海教授都聚集在那里,激动、忐忑与严肃的等着。
看到李怀德带着一身寒气进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李怀德没有多余寒暄,言简意赅地传达了上级指示:“同志们,情况已经向上级汇报了。在我们得到进一步指令前,所有人,包括三位老师傅,都必须留在这个指定区域,未经我亲自批准,不得离开,不得与外界进行任何形式的联系。这是纪律!”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或不再年轻的脸庞,语气斩钉截铁:“我知道大家心里有很多疑问,也可能觉得不适应。但我请大家理解,我们做出的这个东西,干系太大!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凛然,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他们早已从方教授和赵老师事后的凝重中,感受到了这件事非同小可的分量。
接下来的半天,是在一种近乎凝固的等待中度过的。
车间里依旧机器轰鸣,但这个被划出的角落却异常安静。
有人反复翻阅着技术报告的草稿,有人无意识地摩挲着工具,吕辰则和吴国华低声讨论着测温枪可能存在的精度漂移问题以及未来集成化的设想。
下午两点刚过,一名保卫科的干事小跑着进来,对李怀德低语了几句。
李怀德猛地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对众人道:“来了!大家准备一下,保持冷静,如实回答领导问话。”
片刻后,车间门被推开,一行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正是李怀德,他侧身引路,态度恭敬。
跟在他身后的,是市工业局的周副局长,表情严肃。
而真正让在场所有技术人员都心头一震的,是周副局长身旁那位身着半旧中山装、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以及老者身后那位穿着军装、身姿笔挺的随行人员。
最后面还跟着几位显然是技术干部模样的人。
更让人瞩目的是,透过车间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停着四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以及一辆墨绿色的军用吉普车。
这个阵仗,无声地宣告着来者身份的不凡。
李怀德介绍道:“刘教授,方教授,赵老师,各位同学,师傅们,这位是工业部的孙老,这位是国防科委的王主任。”
他没有详细介绍具体职务,但“工业部”和“国防科委”这两个词,已经足够有分量。
孙老面容清癯,他微笑着与刘星海教授握了握手:“星海同志,我们又见面了。你们这里,可是又放了个大卫星啊!”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上位者的气场,却又并不让人感到疏远。
刘星海教授连忙道:“孙工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索。”
孙老又看向方教授和赵老师,点了点头,随后目光便落在了工作台上那支被拆卸开一部分、露出内部粗糙结构的红外测温枪上。
他没有急于去碰触,而是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个部件。
那手工打磨的黄铜枪管、裸露的“掐丝珐琅”电路板、微小的热电堆传感器,以及那个被改造的微安表头。
“就是这个小东西,能隔空看温度?”孙老饶有兴致地问道。
方教授上前一步,回答道:“是的,孙老。原理是基于物体红外辐射强度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我们通过自制的热电堆传感器将辐射能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再经过晶体管放大电路……”
孙老抬手打断了他,笑道:“方教授,具体的物理原理和电子学原理,我信得过你们清华的水平。我更想知道的是,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又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这些……嗯,可以说是‘土办法’,把它实现出来的?”
这时,刘星海教授示意吕辰和吴国华上前回答。
吕辰稳了稳心神,将之前讨论会上提出的技术路径,以及这两天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清晰地阐述了一遍。
重点突出了“掐丝珐琅”工艺在实现特定电路结构上的适应性,以及团队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集成创新。
吴国华则补充了光学聚焦系统和信号调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孙老听得非常仔细,不时点头,偶尔还会追问一两个技术细节。
那位国防科委的王主任虽然话不多,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测温枪的原型和相关图纸,眼神中充满了审慎与评估。
随后,孙老要求进行一次现场演示。
方教授亲自操作,分别测量了车间里的电烙铁、一杯热水以及一个工件。
看着微安表指针随着目标温度的变化而稳定偏转,孙老脸上的笑容愈发明显。
“好!好啊!”孙老抚掌赞叹,“因陋就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才是我们自己的科研路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