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能资源分布图》的公布,如同在“灵青盟”弟子们面前展开了一张清晰的寻宝图,极大地优化了修炼地点的选择。“开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凌皓的研究矛头,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修炼过程中更为核心的环节——功法运行。
呼吸法引气入体,只是将外界的“原材料”(灵气)搬进了“工厂”(身体)。而如何将这些原材料高效地加工、转化、储存为属于自己的“产品”(灵力),则完全依赖于功法的运转。
然而,当凌皓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联盟内流传的各种基础、乃至部分内门功法时,他发现问题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这些传承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功法,其描述大多充满了模糊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汇。
“气沉丹田,意守紫府……”——丹田具体指哪个位置?压力多大为“沉”?紫府是哪里?“意守”的强度如何把握?
“引灵气沿督脉而上,过三关,汇于百会……”——路线是否最优?灵气流束的粗细、速度该如何控制?“三关”处的能量损耗有多大?
“水火相济,龙虎交汇……”——这完全是比喻!不同属性灵力融合的具体参数、比例、时机是什么?
“太粗糙了!太模糊了!”凌皓放下手中一枚记载着某部黄阶上品功法的玉简,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无力,“这简直就像是在没有图纸、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让工人全凭感觉去组装一台精密仪器!能成功全靠运气和所谓的‘悟性’!”
为了更直观地揭示问题,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
他邀请了几位修炼不同属性、但境界相仿(都是炼气六层)的弟子,进入特制的“内视观测舱”。这个观测舱结合了升级版的“灵能流场显影阵”和凌皓以“洞虚之眼”原理开发的“经络能量透视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修士体内功法运行的路径和灵力流转的状态,以能量形态可视化地投射出来。
当弟子们按照各自所修的功法开始运转周天时,观测舱光幕上呈现出的景象,让所有研究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些代表着精纯灵力的光流,在弟子们的经脉中运行时,远非想象中那般凝练顺畅!
· 有的灵力流束过于粗大散乱,在狭窄的经脉中横冲直撞,不仅速度缓慢,还与经脉壁产生了剧烈的摩擦,逸散出大量无用的光屑(能量损耗)!修炼那名弟子很快就额头冒汗,面露痛苦之色。
· 有的流束则断断续续,时快时慢,在经过某些穴位节点时,甚至会形成小范围的涡流和阻滞,大量灵力被白白消耗在克服这些内部阻力上。
· 更有甚者,不同属性的灵力在交汇时,由于控制不当,发生了剧烈的能量冲突,在光幕上炸开一小团混乱的光斑,不仅没能“相济”,反而互相湮灭,损耗惊人!
“看到了吗?”凌皓指着光幕上那些不断逸散、损耗的光点,语气沉重,“这些,都是被浪费的能量!根据初步测算,一部普通的黄阶功法,其运转过程中的能量逸散和无效损耗率,平均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六十!也就是说,他们辛辛苦苦吸纳进来的灵气,有一大半都在体内‘内耗’掉了,根本没有被有效炼化成自身灵力!”
“百分之六十?!”阿土惊呼出声,“这……这也太浪费了!怪不得大家修炼这么慢!”
“而且,”林风补充道,他调出了另一组数据,“这种粗糙的运行方式,对经脉的负担也极大。长期下去,会造成暗伤,这也是许多弟子遇到瓶颈难以突破,甚至容易走火入魔的重要原因之一。”
触目惊心的数据摆在面前,所有人都沉默了。传统功法看似玄奥,实则效率低下,隐患重重。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拥有绝世天赋,能靠自己‘悟’出最优的运行路径。”凌皓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必须像优化呼吸法一样,用科学的方法,去优化甚至重写这些功法!”
一个前所未有的、堪称逆天的计划被提上日程——“功法优化与标准化工程(代号:涅盘)”。
这个工程的目标,并非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功秘籍,而是要对联盟内流传最广、弟子修炼最多的那些基础功法,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手术”,剔除其模糊描述和无效甚至有害的部分,用精确的能量运行参数取而代之,使其变得高效、安全、可复制!
工程的第一步,是建立“人体能量经络模型”。凌皓需要更精确地了解灵力在人体内运行的“高速公路网”(经脉)和“交通枢纽”(穴位)的具体结构、容量、阻力特性等。
他亲自上阵,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以自身为实验对象,结合“内视观测舱”和各种探测仪器,开始一寸一寸地扫描、测绘自身的经络系统。同时,他也征集了少量自愿者,进行不同体质下的对比研究。
海量的数据涌入研究所,一个精细的、三维的、标注了各项参数的人体能量经络模型逐渐在凌皓的识海和研究所的光幕上构建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