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刚突破金丹的弟子补充道:“我感觉那股能量还洗涤了我的神魂,以前修炼留下的一些细微隐患似乎都被抚平了。我觉得,功德降临,是因为我们‘修复’了那片被破坏的土地,让它恢复了‘健康’。”
“健康…”凌皓捕捉到这个关键词,“也就是说,天道认可的是‘修复’和‘守护’的行为,是对世界‘有益’的行动。”
他一边记录,一边问道:“那么,功德的多寡,你们有感觉吗?比如,林风你突破到金丹后期,他们突破到金丹中期或初期,感受到的功德之力,在‘量’上是否有差异?”
四人面面相觑,努力回忆,最终都摇了摇头。
“当时只顾着突破的喜悦和运转功法,那股能量涌入的速度很快,很磅礴,很难具体分辨出量的差异。”林风老实回答,“但…隐隐觉得,凌师您承受的,应该比我们多得多。”
另一名弟子也点头:“是的,虽然无法量化,但那种‘感觉’,凌师您引动的动静比我们大得多。”
感觉…又是感觉。凌皓微微皱眉。科学需要的是数据,是可重复验证的观测结果。
“好,下一个问题。”凌皓继续,“如果我们只是部分净化,或者延缓了污染,但没有根除,是否会获得功德?功德量级是否会减少?”
这个问题,无人能答。他们只经历过一次彻底净化并获得功德的过程。
“我们需要设计实验。”凌皓果断道,“寻找一些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低的污染点,进行不同深度的治理干预,观察是否会有功德降临,以及降临的‘强度’是否有所不同。”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试图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测试”天道?
但凌皓认为,天道至公,其规则应是普适且稳定的。只要他们的行为确实对世界有益,就应该得到反馈,只是反馈的强度可能不同。
“可是,凌师,”林风提出疑虑,“功德降临似乎毫无征兆,我们该如何‘观测’和‘记录’?它不像灵气,可以用测灵盘测量。”
这正是最大的难题。功德无形无质,是一种超越常规能量范畴的存在。
凌皓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用我们自己来当‘传感器’!”
他解释道:“功德之力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修为和神魂,那么,它对修为提升的幅度,对神魂滋养的程度,或许可以作为一个间接的‘量化’指标。当然,这非常粗糙,且受个体差异影响极大,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同时,我会尝试用‘法则元婴’去感知和捕捉功德之力降临瞬间的规则波动。”凌皓的元婴特殊,与天地法则更加亲和,或许能察觉到一些常人无法感知的细微变化。
“另外,‘织网’系统和‘天罗’系统也需要升级,加入对高维能量、规则扰动的监测算法,虽然不一定能直接监测到功德本身,但或许能捕捉到其降临前后的一些环境参数变化。”
计划定下,研究小组立刻行动起来。
在凌皓的授意下,环境部加大了对东域境内各种中小型污染点的排查力度。很快,几个合适的“实验目标”被筛选出来:
目标A:一片位于凡人国度边缘,被某个小宗门排放的炼器废渣污染的河流支流,污染程度中等,影响下游农田和凡人村落。
目标B:一处因低阶修士争斗,引爆了某种阴毒法器,导致小范围土地被阴煞之气侵蚀的山谷。
目标C:一个微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魔气渗漏点,位于荒山野岭,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显着影响。
凌皓将研究小组分成三队,亲自带队负责目标C(微型魔气点),林风带队负责目标B(阴煞山谷),另一名新晋金丹弟子带队负责目标A(河流污染)。每个队伍都配备了经过特殊改装的记录法阵,可以记录队员的灵力波动、神魂状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细微参数。
实验开始。
凌皓带领两名队员,来到了那个微型魔气渗漏点。这里只是一个岩石缝隙中,丝丝缕缕地渗出几乎淡不可见的魔气,对周围的影响微乎其微。
“首先,尝试部分净化。”凌皓下令。
队员启动一个小型净化法阵,覆盖住缝隙口,开始吸收和转化渗出的魔气。净化效率控制在50%左右,即只净化掉一半的魔气,另一半任其自然消散。
一个时辰过去,两个时辰过去…没有任何异常发生。队员们的修为没有丝毫增长,记录法阵上也没有捕捉到任何特殊的能量或规则波动。
“看来,这种程度的‘有益行为’,并不足以引动天道反馈。”凌皓记录下结果,“现在,进行彻底净化。”
净化法阵功率全开,很快将岩石缝隙及其周边残留的魔气彻底净化干净,连岩壁都被灼烧了一遍,确保再无隐患。
当最后一丝魔气被净化的瞬间——
嗡!
一股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温暖能量,悄然降临,笼罩了凌皓三人。这股能量非常稀薄,远远比不上在陨星原时的磅礴,更像是涓涓细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