啽ān,【啽默】缄默不言。《新唐书·杨玚传》:“公卿啽默唯唯,独玚抗议。”
我们一起来深入解析《新唐书·杨玚传》中的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
一、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句“公卿啽默唯唯,独玚抗议”是《新唐书·杨玚传》中的核心记述,生动地描绘了一场朝堂争议中群臣与杨玚的鲜明对比。
原文选段(附上下文):
开元初,……太常博士王玙请署春官属,玚判曰:“曲台之职,礼所由系。玚挟左道,希 幸 者,不 可 以 污 春 闱。” 时人壮其节。
帝尝诏 贵 戚 聚 饮,谓 曰: “此 间 何 如 定 昆 家 ?” 皆 伏 不 敢 对。 玚 独 曰: “此 为 人 主 之 第,非 臣 下 所 宜 比。” 帝 默 然。
会 选 集 贤 学 士,中 书 令 张 说 欲 用 其 婿,而 他 相 知 其 私,莫 敢 言。 玚 独 曰: “学 士,国 所 尊 奖,当 得 名 儒 奥 学。 今 行 之 自 近 始,则 爵 禄 之 柄,为 私 门 梯 媒。” 说 怒,不 答。 公 卿 啽 默 唯 唯,独 玚 抗 议。 帝 虽 不 用 其 言,优 容 之。
二、注释
· 公卿: 指三公九卿,泛指朝中的高官权贵。
· 啽默(án mò): 闭口不言,沉默不语。“啽”与“默”同义复用,强调沉默的状态。
· 唯唯: 连声应答,表示顺从、附和的样子。《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
· 独: 唯独,只有。
· 玚: 指杨玚(yáng yáng,“玚”亦可读chàng,此处做人名多读yáng)。
· 抗议: 古义为“持论正直,强烈反对”,与现代汉语的“抗议”含义相近但语境更为严肃郑重。
三、翻译
翻译:
开元初年,……太常博士王玙请求担任礼部(春官)的官职,杨玚在批文中写道:“太常寺(曲台)的职位,关系到国家礼法的根本。王玙倚仗旁门左道,是企图侥幸晋升的人,不可以让他玷污礼部的要职。”当时的人们都钦佩他刚正不阿的节操。
唐玄宗曾下诏让皇亲贵戚一同宴饮,问他们说:“我这里比起(安乐公主的)定昆池山庄如何?”在场的贵戚们都伏在地上,不敢回答。只有杨玚说:“这里是天子的宅第,不是臣子所应该比拟的。”玄宗听后默然不语。
适逢朝廷遴选集贤殿学士,中书令张说想提拔自己的女婿,其他宰相都知道他的私心,但没人敢站出来说话。只有杨玚直言:“学士一职,是国家所尊崇和褒奖的,应当由学问精深的着名儒者来担任。如果现在从身边亲近的人开始实行这种任命,那么授予爵位和俸禄的权力,就成了权贵私家门第攀援的阶梯了。”张说非常生气,不予理会。朝中的高官们都沉默不语,唯唯诺诺地附和(张说),只有杨玚一人挺身而出,直言反对。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仍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
四、着作介绍
· 《新唐书》: 是北宋时期由宋仁宗下诏,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载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与后晋时期编修的《旧唐书》相比,《新唐书》的编撰者秉持“事增于前,文省于旧”的原则,增加了许多新的史料,特别是在表、志方面更为详备,且文笔简练,体现了宋代古文运动的风格。但由于过分追求“文省”,有时不免删减了《旧唐书》中一些生动的细节。
五、作者介绍
《新唐书》为集体编修,主要作者有两位:
·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持编修了《新唐书》的本纪、志、表部分。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这种思想也贯穿于史书编撰中。
· 宋祁(998-1061): 字子京,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负责列传部分。他以文笔典雅着称,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名句,故得“红杏尚书”之雅称。
六、杨玚介绍
杨玚(?-约735),字瑶光,唐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他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位名臣。
· 为官刚正: 史载其“清俭自守”,以刚直敢言着称。从上面原文中的几个事例可以看出,他无论是面对皇帝的私问,还是权臣(如中书令张说)的私心,都能坚守原则,不顾个人利害,直言不讳。
· 重视教育: 他曾任国子祭酒(国家最高学府的最高长官),上书请求增加学校师生的俸禄和待遇,以振兴儒学教育,可见其远见卓识。
· 历史评价: 在《新唐书》中被列入“良吏传”,是唐代清官直臣的典型代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