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áo牙】,文句不顺口,指艰涩难读。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关于韩愈《进学解》中的名句“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我们将从故事原文、注释翻译、创作背景、寓意及现实论述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故事原文与语境
《进学解》是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的一篇赋体散文,全文假托国子先生(韩愈自称)与学生的对话,用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相关原文选段: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在文章开头,先生教导学生时,为说明儒家经典的博大精深,提到了“周诰殷盘”等文献: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二、全文注释与翻译
1. 单字与词语注释
· 周诰:指《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是周代的文告。
· 殷盘:指《尚书·商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是商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训诫。
· 佶屈:又作“诘屈”,指文字艰涩,语句曲折拗口。
· 聱牙:指读音拗口,念起来不顺嘴。
2. 句义翻译
“向上效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得没有边际;《周书》中的诰文和《商书》中的《盘庚》,文辞艰涩拗口,难以诵读;《春秋》用词严谨,《左传》文辞铺张;《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纯正而辞采华美。”
三、创作背景与深意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人世: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韩愈复任国子博士之后。他此前曾因直言进谏、反对迎佛骨等事由屡遭贬谪,虽才华横溢、倡导古文,但仕途坎坷。
· 写作动机:韩愈借“进学解”之名,实则通过学生之口,倾吐自己学问虽精却不受重用的牢骚。全文采用“以退为进”、“正话反说”的笔法,在自我解嘲中暗含对当时执政者不识人才、用人不公的讽刺。
2. 深意解读
· 表面含义:直接形容《尚书》中周诰和殷盘这些古老文献的文字古奥艰深,难以读通。这是作为国子博士在向学生阐述治学之艰难与经典之深奥。
· 深层寓意:
· 标举儒家正统: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极力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他列举这些“佶屈聱牙”的经典,意在说明真正有价值、承载“道统”的文章正在于此,而非当时流行的骈俪浮华之文。
· 隐喻自身处境:这些经典虽然伟大,却因“佶屈聱牙”而不为世俗所喜。这正隐喻了韩愈自己秉持儒家正道、文章内容充实,却不合时宜、不被理解的困境。他与这些经典一样,内涵深厚却“知音者稀”。
· 治学态度:韩愈告诫学生,治学不能避难就易,真正的学问正在这些看似难读的经典之中,必须下苦功钻研。
四、现实意义论述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这句话,穿越千年,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对文化传承的启示:正视经典的“难度”,而非回避
在信息爆炸、阅读碎片化的今天,人们习惯于浅显、直白、快节奏的信息接收方式。像《尚书》这样“佶屈聱牙”的经典,更容易被束之高阁。这句话提醒我们:
· 价值与难度并存:真正的文化瑰宝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进入门槛。不能因为其“难”而否定其价值,反而应意识到,正是这种“难度”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哲学和语言智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