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欧阳修颔首,声音沉凝,“新政推行,如履薄冰。宵小之辈,借机生事,混淆视听!前朝积弊,殷鉴不远!唯有正本清源,方能拨乱反正!”他扬了扬手中的卷宗,“此卷甚好!崔编修,你做得很好!”
他随即转向老吏:“速将天禧年间河北、河东路漕运、军备、田赋相关档案,尤其是涉及地方豪强、胥吏舞弊者,尽数调出!送至谏院!”
“是!是!”老吏连声应诺,慌忙去办。
欧阳修复又看向崔?,目光深邃:“崔编修,你既在翰林修史,当知史笔如刀,亦如镜。照见前尘,亦当烛照当下!新政之艰,非在一时一地,而在革千年之积弊!翰林虽清贵,却非避风港!望你莫负胸中所学,莫负手中之笔!”他语重心长,带着一股沉甸甸的期许与压力。
崔?心头剧震!欧阳修这番话,直指他心中那隐秘的挣扎!他深深一揖:“下官谨记大人教诲!必当勤勉尽职,不负史笔!”
欧阳修点点头,不再多言,拿着那卷真宗朝案卷,转身大步离去。那深绯色的背影,带着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与孤勇,消失在典籍库幽深的廊道尽头。
崔?站在原地,心潮澎湃。欧阳修那锐利的眼神、铿锵的话语、以及那份为新政披荆斩棘的担当,如同投入心湖的重石,激起滔天巨浪!他低头看着自己方才整理卷宗时留下的笔迹,那力求“公允”的字句,此刻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面对这席卷朝野的风暴,面对这千年积弊的深壑,他还能继续做那个“澄心守静”、只求“公允”的旁观者吗?
“崔编修?”老吏捧着一摞厚厚的档案回来,见崔?兀自发呆,轻声唤道。
崔?回过神,深吸一口气:“无事。欧阳大人要的档案,我帮你整理清点。”
他重新坐下,拿起笔,蘸起了墨。笔尖悬在纸上,却久久未能落下。窗外,暮色渐合,典籍库内光线昏暗下来。油灯的光晕将他沉思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很长,很静。只有那尚未干涸的墨汁,在笔尖凝聚,如同他心中翻腾的思绪,沉凝欲滴。
几日后,黄昏。
崔?刚走出崇文院门楼,准备回护龙河小院。一个身着青衫、面容精干的小厮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崔编修安好。小的是欧阳大人府上长随。大人命小的送来此物,并请崔编修明日酉时(下午五点)得暇,至城南‘清风茶肆’一叙。”说着,递上一个用青布包裹的狭长木匣。
崔?心中微凛,接过木匣。入手沉甸甸的。他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几卷装订整齐的手抄文稿!最上面一卷封面题签:《河北路新政受阻实情及对策疏(草稿)》。下面几卷则是他前几日整理并呈给欧阳修的那些前朝弊政档案的摘要与批注,旁边密密麻麻用朱笔写满了批驳与论证的文字,笔锋犀利,字字如刀!正是欧阳修的手笔!
他瞬间明白了!欧阳修不仅采纳了他的材料,更将其融入奏疏草稿,并特意抄录一份给他!这既是信任,也是期许!更是一种无声的召唤!
“请回复欧阳大人,崔?明日必准时赴约。”崔?郑重道。
“是!”小厮应声离去。
崔?抱着那沉甸甸的木匣,站在暮色中的宫墙下,望着远处御史台(谏院所在)方向隐约亮起的灯火。清风茶肆……那看似寻常的邀约,背后将是怎样的惊涛骇浪?他握紧了木匣的边缘,指节微微发白。翰林院典籍库的平静,终究被这席卷而来的风雷彻底打破了。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