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教诲,如醍醐灌顶!”崔?起身,对着欧阳修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无比清晰,“下官愚钝,此前囿于方寸,只求独善其身,实乃辜负圣恩,辜负所学!今日方知,清慎勤勉之外,更需心怀苍生,肩担道义!史笔如镜,当照见古今,亦当烛照前路!下官……定当谨记大人今日之言,于翰林之位,尽己所能,以史为鉴,以笔为戈,不负此身,不负此心!”
欧阳修看着眼前这位年轻探花眼中重新燃起的、比殿试时更加深沉坚定的光芒,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亲自为崔?续上热茶:“好!好一个‘以史为鉴,以笔为戈’!坐。你我今日,煮茶论道,不谈风月,只论这江山社稷,黎民疾苦!”
炉火重新旺起,茶香愈发醇厚。一老一少,相对而坐。欧阳修不再疾言厉色,而是以师长般的平和,与崔?纵论古今。从商鞅变法之得失,到汉武盐铁专营之利弊;从唐朝两税法之兴衰,到本朝冗官冗兵之积重难返……他剖析新政之难,非在法不善,而在阻力重重,积弊太深;他直言谏官之责,非在沽名钓誉,而在为民请命,为国分忧;他更勉励崔?,身处翰林,当沉心治学,厚积薄发,于故纸堆中寻觅治国安邦之良策,于无声处积蓄雷霆万钧之力!
崔?如饥似渴地聆听着,时而发问,时而沉思。欧阳修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深深震撼并吸引着他。他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士人真正的价值所在——不在清贵虚名,而在经世致用!
夜色渐深,河风微凉。茶添了数道,炉火几度重燃。窗外汴河上渔火点点,映照着室内这对忘年之交倾心交谈的身影。直至月上中天,街鼓敲过三更,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夜谈。
“夜深了,你且归去。”欧阳修起身,拍了拍崔?的肩膀,眼神中充满期许,“前路漫漫,荆棘丛生。然心之所向,虽远必达!望你守此初心,砥砺前行!”
“下官谨记大人教诲!”崔?再次深深一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方向感。
辞别欧阳修,崔?踏着清冷的月色,独自走在寂静的街巷。夜风拂面,带着汴河的水汽,却吹不散他胸中的激荡与温热。欧阳修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涤荡着过往的迷茫与怯懦,点燃了沉寂已久的抱负与热血。
回到护龙河畔的小院,他并未立刻歇息。点燃油灯,铺开素笺。白日里欧阳修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身影,那忧国忧民的深沉目光,那振聋发聩的谆谆教诲,如同奔涌的潮水,冲击着他的心扉。
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一首七言绝句跃然纸上:
“清风夜话启愚蒙,
史海钩沉见赤衷。
莫道书生无胆气,
笔锋亦可裂长空!”
墨迹淋漓,力透纸背!这短短四句,道尽了他今夜所受的震撼、启迪与心中喷薄而出的豪情壮志!
写罢,他搁下笔,推开窗扉。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中天,清辉洒满寂静的庭院,也照亮了他清俊面容上那双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坚定光芒的眼眸。他久久伫立,仰望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胸中激荡着欧阳修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誓言。
许久,他才缓缓关上窗扉。吹熄油灯,和衣躺下。黑暗中,他睁着眼睛,脑海中思绪万千,却再无迷茫。一条清晰而充满挑战的道路,已在眼前铺开。翰林院那方寸书案,不再是他避世的蜗居,而将成为他了望天下、积蓄力量的了望塔与磨刀石!
困意终于袭来。他闭上眼,唇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对未来充满期许的笑意,沉沉睡去。窗外,护龙河水声潺潺,如同为这位年轻的探花郎奏响了一曲奔赴前程的序章。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