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六年的秋日,天高云淡,阳光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质感,疏疏朗朗地洒落下来,为汴京城的万千屋瓦镀上一层浅金色的光晕。然而,这光落在开封府衙门前那对昂首怒目、象征着司法公正与明辨是非的石獬豸上时,却未能驱散其爪下石基缝隙里悄然滋生的、幽暗的青苔。那青苔,如同岁月与积弊共同书写的隐秘注脚,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帝国京畿最高行政官署所承载的沉重与复杂。
辰时正,坊门甫开不久,御街上车马行人尚稀。一列车驾在清脆的马蹄声中,稳稳停在了开封府衙正门前的空地上。车驾算不上奢华,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肃穆之气。老仆周安熟练地勒住缰绳,六名身着轻甲、腰佩利刃的邕江军锐士无声地分列两侧,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四周,周身散发着一股与汴京繁华格格不入的、从沙场血火中淬炼出的凛冽煞气。引得几个早起路过的百姓纷纷侧目,低声交头接耳,猜测着车中人的身份。
车帘掀起,崔?躬身下车。他今日穿着一身深绯色的五品官服,腰束银带,悬着银鱼袋,代表着其寄禄官“户部员外郎”的品阶。虽非象征三品以上高官的紫色袍服,但这深绯色穿在他清瘦挺拔的身上,衬着那张因南疆风霜而略显清癯、却更显棱角分明的面容,竟透出一种远超年龄的沉稳与威仪。阳光落在他肩头,官袍上织锦的暗纹隐约流转,仿佛有暗涌流动。
他站定,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这座气象森严的官署。朱漆大门紧闭,门前石阶光洁,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经无数风雨洗礼的沧桑感。
早已得到消息的开封府一众属官胥吏,按品级高低,黑压压地列队候在门外。见到崔?下车,在一位面容古板、年约五旬的老者带领下,齐齐躬身行礼,声音虽因人数众多而略显参差,却透着官场特有的、程式化的恭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恭迎府尹老爷上任!”
崔?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并未多言。在引班小吏的躬身引导下,他迈步踏上那被无数双官靴磨得光润如镜的石阶。脚步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随着他一步步登上台阶,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被两名衙役缓缓推开,发出沉闷的“吱呀”声,仿佛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门内,是深邃的廊庑和高悬“明镜高悬”匾额的森严正堂。一股混合着陈旧木料、墨锭、纸张以及隐隐约约的权力与案牍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正堂之内,庄严肃穆。巨大的公案以坚硬如铁的紫檀木制成,案后椅背高耸,雕刻着獬豸怒目圆睁的纹样,象征着执法的公正与无情。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让空气平添几分虚幻与凝重。
崔?于公案后安然落座,目光再次缓缓扫过堂下按文左武右排列的府衙主要属官。这些人,将是他未来治理京畿最重要的臂助,也可能……是最大的阻碍。
仪式由那位站在文官班列最前方的老推官主持。他便是推官赵思齐,面色沉静,声音平板无波,依制唱喏,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尺子量过:
“卑职开封府推官赵思齐,率府衙六曹参军、左右军巡使、三院主事及一众属官,拜见府尹大人!”
赵思齐率先出列,躬身长揖,姿态无可挑剔。他低垂的眼帘掩去了眸中大部分情绪,但崔?仍能捕捉到那深处一闪而过的、老于官场的精芒与审视。此人是夏竦门生,在开封府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是府中旧有势力的代表人物。
“下官左军巡使孟川(右军巡使孙立),参见府尹!” 两位军巡使紧接着抱拳行礼,声若洪钟。孟川身材魁梧,面容硬朗,目光在崔?身上一扫而过,带着武人特有的直接与打量。孙立则稍显文弱,但眼神灵动,观察着崔?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似乎想从中读出些什么。
接着,是六曹参军依次出列禀报:
功曹参军(掌官员考课、选举):言辞谨慎,语多模糊,似不愿多言。
仓曹参军(掌仓廪、度量):目光游移,额角微见汗渍,不敢与崔?对视。
户曹参军(掌户籍、赋税):面带苦色,眉头深锁,似有难言之隐,欲言又止。
兵曹参军(掌军防、驿传):神色肃然,身姿挺拔,回话简洁有力,姿态相对端正。
法曹参军(掌刑狱、诉讼):眉头紧锁,面对崔?的目光,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堂外堆积的卷宗箱,忧心忡忡之色溢于言表。
士曹参军(掌工程、津梁):面无表情,回话机械,如同泥塑木雕,看不出喜怒。
最后是司录司主事(掌文书档案)及左右厅官员,人数众多,大多低眉顺眼,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之中。
堂下寂静,唯有香烟袅袅。崔?端坐其上,将众人神态尽收眼底,如同冷静的猎手在观察领地内的生灵。他并未立即训话,只是沉默着,任由那无形的、来自于权力顶端的威压,在寂静中无声地弥漫、扩散。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已开始感到呼吸不畅,额上渗出细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