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贡院。
这座平日里肃穆沉寂的建筑群,在今晨成为了整个帝国目光的焦点。高大的朱红色外墙下,黑压压地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有身着青衫、面容憔悴的士子,有衣着华贵、带着随从的士族家人,更多的是看热闹的长安市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几乎要爆炸开的紧张与期待。
今日,是礼部试放榜之日。
历经州试、省试层层筛选,最终汇聚长安的数千名学子,他们的命运将在这一刻被决定。金榜题名,则一步登天,光宗耀祖;名落孙山,则可能意味着多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
贡院大门缓缓开启。数名礼部官员神情严肃地走出,身后跟着手持糊名弥封榜单的胥吏。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如同潮水般向前涌去。
“肃静!退后!”维持秩序的兵士们大声呵斥,用力阻挡着激动的人群。
巨大的皇榜被小心翼翼地张贴在指定的告示墙上。刹那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过去,搜寻着自己的名字或熟悉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一个来自河北的寒门士子,在看到自己名字位列三甲末尾时,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几乎晕厥过去,被同伴连忙扶住。
“哈哈哈!吾儿在此!二甲第十七名!”一个穿着绸缎的士族老爷抚掌大笑,得意非凡。
更多的,是失望的叹息、无奈的苦笑和压抑的啜泣。名额有限,注定大多数人要黯然离去。
人群中,来自河东的寒门士子柳敏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榜尾开始,一个个名字仔细向上搜寻。他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一遍,没有。两遍,还是没有!他的脸色逐渐变得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可能!他对自己那篇精心构思、切中时弊的策论极有信心,连国子监的博士看过草稿都称赞有加!怎么可能连三甲都未入?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之时,目光扫过了二甲前列的几个名字。突然,他猛地愣住了,眼睛死死盯住其中一个名字——韦琮。
他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京兆韦氏的子弟,在考前的几次文人聚会中,此人言语浮夸,经义文章并无甚出色之处,甚至有一次还向他打听过时政策论的要点,为何竟能高居二甲前列?
一股强烈的不安和疑虑瞬间涌上柳敏之心头。他强压着情绪,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榜单。很快,他发现了更多蹊跷:中举者中,尤其是排名靠前者,北方士族子弟的比例高得惊人,而许多在士林中颇有文名的寒门才子,甚至包括一些南方来的饱学之士,竟大多榜上无名!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周围落榜士子们的议论声也逐渐变大,充满了愤懑和不平。
“怎么可能?江南的张子谦兄竟然落榜?他的诗赋堪称一绝啊!”
“还有河北的李子云,精通律法,竟也……”
“哼,你看那中榜的,不是姓崔,就是姓卢、姓郑、姓韦!这科场,怕是姓‘门阀’了!”
“定有蹊跷!我不服!”
怨气如同干柴,瞬间被点燃。落榜士子们越聚越多,情绪激动,开始大声鼓噪起来。
“舞弊!科场舞弊!”
“要求重新核查试卷!”
“求陛下为我们寒门士子做主!”
场面逐渐失控。礼部官员们面色难看,试图弹压,却根本无法平息众怒。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速传遍了长安官场。
紫宸殿内,皇帝陈衍正与崔浩商议北方旱蝗之后的赈灾事宜,一名内侍急匆匆入内,低声禀报了贡院外的骚动和士子们的质疑。
陈衍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科举取士,是他打破门阀垄断、选拔寒门英才、巩固统治根基的国策,绝不容许有人在这上面动手脚,玷污其公平性!
“岂有此理!”陈衍一掌拍在御案上,声震殿宇,“朕开科取士,意在天下为公,唯才是举!竟有人敢徇私舞弊,视国法为无物?!崔浩!”
“臣在!”崔浩也是面色凝重,此事若处理不当,将严重打击新朝信誉和士子之心。
“即刻令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将所有中举者试卷、落榜者中声名显赫者试卷,全部调出,当堂启封核对!给朕彻查!一查到底!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陈衍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
“是!”崔浩立刻领旨。他知道,陛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一场雷厉风行的调查迅速展开。所有试卷被重新调集,在三司官员的共同监督下,当众启封糊名。
过程紧张而压抑。随着一份份试卷被打开,核对笔迹、文章内容与录取名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果然,如士子们所疑,多名排名靠前的士族子弟,其答卷文辞平庸,观点陈旧,甚至多有错漏,与其高高在上的名次完全不符。而不少落榜试卷,却写得花团锦簇,见解深刻,远超中举者水平。
更直接的证据是,调查发现数份试卷的笔迹与登记编号存在疑点,疑似被人调换。顺藤摸瓜,很快便揪出了几名负责誊录、编号、归档的低级礼部胥吏。严刑之下,他们供认不讳:收了某些士族巨额的贿赂,利用职务之便,在誊录后调换了试卷编号,将优卷与劣卷对调,并将优卷刻意低录或黜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