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能量回路图谱上虚划:“所以,‘龙虎交汇于黄庭’,很可能描述的是两种不同频率、不同属性的灵能流,被引导至胸腹间的特定能量场区域,进行相互作用和调和的过程。”
接着,她又指向“坎离既济”。
“‘坎’(水)离(火)在先秦炼丹术中的原始含义,并非单纯的水火物质,而是代表两种相逆又相成的能量状态或粒子(如果可以用这个词的话)——‘坎’代表凝聚、内敛、携带‘阴’属性的能量基元;‘离’代表发散、活跃、携带‘阳’属性的能量基元。‘既济’卦象,寓意交融、平衡、达成新的稳定态。”
苏青竹的眼睛越来越亮,语速也稍稍加快:“因此,整句话描述的能量过程,很可能是在‘黄庭’能量区内,通过特定方式,使升腾的阳性能量流(龙)与沉降的阴性能量流(虎)达成某种动态平衡和深度交融,促使‘坎’‘离’两种属性的能量基元发生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生光)。”
她最后总结道:“如果我们按照这个理解,去重新构建第三层与第二层衔接处的能量模型,将‘黄庭’定义为一个多窍穴联动的动态场域,将‘龙虎’能量流的频率、强度参数化,将‘坎离既济’视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能量基元反应……或许能解决模型中的冗余和不稳定问题。”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赵铭满脸钦佩地看着苏青竹。李慕白和陈醒则陷入了沉思,目光紧紧盯着光幕上被苏青竹重新诠释的那段古文,以及她笔记上那些严谨的考据和推论。
“验证它。”李慕白忽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陈醒,立刻按照青竹的解读,重新建立‘黄庭动态场域’模型,调整‘龙’‘虎’能量流参数,加入‘坎离基元反应’模块!”
陈醒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走到主控台前,双手如飞般操作起来。庞大的算力被调动,灵能模拟器全速运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陈醒操作时偶尔响起的确认音。苏青竹紧张地攥着衣角,赵铭也屏住了呼吸。
终于,主光幕上,原本标红显示能量冲突和冗余警告的《九转蕴灵篇》第三层能量模型,在经过基于苏青竹解读的调整后,所有的警告标识逐一消失!复杂的能量回路图谱流畅地运转起来,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且效率极高的完美状态!
“成功了!”赵铭忍不住低呼一声。
陈醒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过身,看向苏青竹的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赞赏和肯定:“能量冗余消除,灵力涡旋风险解除。模型运行效率,比传统解读版本预估的,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苏师侄,你立了大功!”
李慕白走到苏青竹面前,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郑重地说道:“青竹,你找到了一把被尘封的钥匙。你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古文校准’。你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理论的桥梁。这座桥梁,至关重要!”
苏青竹羞涩地低下头,心中却涌动着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她一直沉浸在自己喜爱的古文考据中,从未想过,这份看似“无用”的学问,竟然能在砺锋谷、在“科学修仙”的伟大探索中,发挥如此关键的作用。
自此,苏青竹正式加入了砺锋谷的核心古籍破译团队,负责对所有涉及古老传承的文献进行“校准”解读。她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严谨的考据精神和与科学理论结合的独特视角,陆续解决了多个困扰研究进度的古籍难题:
她厘清了《混元剑典》中“剑意通玄”与神识频率、能量场极化的对应关系;
她破译了《太古雷纹》中诸多象征性符文的实际能量引导功能,为优化雷法提供了关键依据;
她甚至通过对一批新出土的、文字更加古老的“巫祭骨片”的初步解读,为追溯灵气本质和早期修炼法门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苏青竹的贡献,如同在一张巨大的、布满迷雾的古老地图上,精准地标定了一个又一个关键坐标。她让那些沉睡在故纸堆中的先贤智慧,得以被准确理解,并与现代科学理论相互印证、融合,真正转化为推动“科学修仙”前行的强大动力。
她的存在证明,传统的学问与科学的方法并非水火不容。当考据的严谨遇上分析的锐利,当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服务于对未来的大胆探索,便能爆发出照亮前路的璀璨光芒。古文校准,这门看似冷僻的学问,在苏青竹手中,成为了解锁无限可能的密钥。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灵飞经:中微子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