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玄逸霄踏入皇宫,来到佩思卿的宫殿时,佩思卿正坐在案前,对着一幅未完成的画发呆。画中,依稀可见几个人物的轮廓,那是她记忆中与兄长一起的时光。
玄逸霄行礼之后,轻声说道:“娘娘,我从殿下那里来,他让我给您带了件东西。”佩思卿听到“殿下”二字,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她站起身,快步走到玄逸霄面前,声音微微颤抖:“快,快拿给我看看。”
玄逸霄将盒子递上,佩思卿双手接过,手指轻轻颤抖着打开盒子。当看到那白玉梳的瞬间,她的眼眶瞬间红了。她轻轻拿起白玉梳,手指缓缓滑过那精美的凤凰雕刻,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她哽咽着问道:“兄长……他……他还好吗?”玄逸霄将佩严的情况和话语一一转述,只是隐去了佩严对顾砚舟的不满等话语。佩思卿静静地听着,泪水不断滑落,打湿了手中的白玉梳。
待玄逸霄说完,佩思卿将白玉梳紧紧抱在胸前,像是抱住了久违的兄长。她轻声说道:“兄长,思卿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只是如今这身份,让我有太多的无奈。但请兄长放心,思卿定不负你的期望,只盼望着有朝一日,我们兄妹能再无阻隔,好好相聚。”
此后的日子里,佩思卿时常会拿出那白玉梳,对着它诉说心中的思念与牵挂。而那白玉梳,就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地将兄妹二人的心系在一起,在这皇宫的岁月中,传递着那份深沉而又无奈的亲情。 每当夜深人静,佩思卿对着月光,轻抚白玉梳,仿佛能感受到兄长的气息,在这寂静的夜里,给予她温暖与力量,支撑着她在这宫廷的风云中,坚定地走下去,却不知兄长心中那未熄的执念,会在未来掀起怎样的波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中依旧有着各种明争暗斗,国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佩思卿在处理政务和应对宫廷事务的闲暇之余,总会对着白玉梳发呆。她会想起小时候与兄长一起读书识字的场景,兄长耐心地教她诗词歌赋,为她讲解书中的道理。那时的他们,在花园中,一边吟诗作画,一边憧憬着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与此同时,朝堂之上,顾砚舟正不动声色地展开对前朝重臣的清洗行动。早朝时,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顾砚舟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大臣,每一道目光都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而那些前朝重臣,个个如履薄冰,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滚落,浸湿了官服。
佩思卿通过心腹得知朝堂上的变故后,心急如焚。她深知兄长对顾砚舟的仇恨,若是让佩严知晓此事,以他的性格,必定会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到那时,整个朝堂乃至他们兄妹二人,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暮色像浓稠的墨汁,缓缓浸染了整个皇宫。佩思卿坐在雕花窗棂旁,手中紧攥着一封密信,信上的字迹还带着未干的墨迹。窗外,梧桐叶在晚风里沙沙作响,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危机。这是她第三次提笔,试图为前朝大臣们寻一条生路。
在密室中,佩思卿目光诚恳地看着心腹太监,将一封封密信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语气中满是忧虑:“记住,这些信务必亲手交到各位大人手中。告诉他们,如今局势已然不可逆转,顾砚舟铲除异己之心昭然若揭。若想保全性命与家族,需学会审时度势,莫要再做无谓抵抗。百姓并不在意朝堂之上是谁在发号施令,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太平日子,便是良君。”
心腹太监双手接过密信,神色凝重地点头,小心翼翼地将信藏进怀中,随后转身,消失在密室的阴影之中。
几日后,清冷的晨雾还未散尽,大臣府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正坐在书房,眉头紧皱,手中拿着佩思卿的心腹送来的密信。信纸上的字迹娟秀却透着坚定:“大人,朝代更迭,乃大势所趋。如今顾砚舟已然称帝,为保家族安危,还望大人暂且蛰伏。”老臣放下信件,目光望向窗外,晨雾中,树枝在风中摇曳,似是在犹豫,又似是在抗争。
起初,大多数前朝重臣听从了佩思卿的劝告,行事变得极为低调。他们不再在朝堂上公然与顾砚舟对抗,退朝后也减少了私下的往来,试图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寻得一丝生机。
但顾砚舟并未打算就此放过他们。在金碧辉煌的御书房中,顾砚舟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冰冷如霜。下方,御史大夫躬身而立,呈上一份弹劾奏章。顾砚舟随手翻开,目光扫过奏章上的文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这些前朝余孽,即便蛰伏起来,终究还是心头大患。”
在顾砚舟的示意下,御史台开始疯狂搜罗罪名。短短数日,一封封弹劾前朝重臣的奏章如雪片般飞至御前。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每一位大臣都如履薄冰,不知何时会被牵连其中。
一位平日里刚正不阿的大臣,只因在某次宴会上言语稍有不慎,便被御史以“心怀不轨,意图谋反”的罪名弹劾。顾砚舟当即下令将其下狱,抄家灭族。一时间,京城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生缘,三生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生缘,三生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