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佩思卿时常独自坐在庭院中,看着那盛开的花朵,却无心欣赏。她想起了自己曾经还是公主的时候,那时的她,单纯而天真,只想着能与顾砚舟长相厮守。可如今,这后宫中的争斗,却让她身心俱疲。
而顾砚舟,这些日子也并不好过。他一方面要处理朝中的事务,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后宫的纷争。他深知,自己对苏晏殊的袒护,可能会让佩思卿心生不满,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苏晏殊背后的家族,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势力,如果贸然严惩苏晏殊,可能会引发朝堂上的动荡。
在这复杂的局势中,顾砚舟和佩思卿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然而,他们都明白,这平静随时可能被打破,真正的危机,或许还在后头。
后宫的阴云尚未完全散去,朝堂之上却又掀起了惊涛骇浪。几封言辞凿凿的奏章,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打破了朝堂的安宁。大臣们纷纷联名上奏,以江山社稷、皇室子嗣为由,恳请顾砚舟广纳妃嫔。
这日早朝,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顾砚舟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手中的奏章被他捏得微微发皱。他怒目扫向下方群臣,猛地将奏章掷于地上,厉声喝道:“朕早已明言,此生唯佩思卿一人足矣,你们为何还在这等事上纠缠不休!”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扑通一声跪地,眼中满是忧虑:“陛下,皇后娘娘不能生育,这是不争的事实。若陛下不多纳妃嫔,绵延子嗣,恐江山后继无人,皇室血脉断绝啊。还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三思啊!”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一时间,大殿内跪了一片。有的大臣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有的言辞激烈,以死相谏。顾砚舟被这阵势彻底激怒,拍案而起,大声咆哮:“朕的后宫之事,岂是你们能随意置喙的!谁再敢拿此事聒噪,朕定斩其首!”
然而,大臣们似乎早已抱定决心,不肯轻易退缩。就在僵持不下之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突然站起身来,满脸悲愤,他大喊一声:“陛下若不听劝,臣唯有以死明志!”说罢,竟猛地转身,朝着大殿的柱子撞去。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鲜血瞬间飞溅而出,那大臣重重地倒地,抽搐几下便没了气息。
殿内顿时一片死寂,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紧接着,便是一阵慌乱,有的宫人尖叫出声,大臣们也乱作一团。顾砚舟呆立当场,脸色煞白如纸,他怎么也没想到,大臣们竟然如此决绝,不惜以性命相逼。
这桩惊天大事很快便在宫中传开,宛如一阵呼啸的冷风,吹进了每一个角落。佩思卿自然也听闻了此事,她坐在窗前,手中的丝线不知不觉滑落。她的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对顾砚舟的心疼,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顾砚舟登上帝位已有一年,后宫中算起来也仅有她这个皇后和刚入宫不久被封为美人的苏晏殊。苏晏殊入宫多日,顾砚舟除了派人日常照料,极少踏入她的宫殿。夜里,顾砚舟也总是陪着自己。可过去的事情,却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佩思卿的心里。
那时先帝忌惮顾砚舟,为免孩子成为要挟顾砚舟的筹码,顾砚舟无奈之下亲手给她下药,让她此生再无怀孕的可能。佩思卿明白,顾砚舟是为了保护她,可如今,面对朝堂上的压力,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作为一国之君,若无子嗣,确实是国之大事。
佩思卿思前想后,终于在一个黄昏时分,下定了决心。她精心梳理了发髻,换上一袭素净的宫装,朝着顾砚舟的书房走去。
此时的顾砚舟正在书房批阅奏折,听到宫人通报皇后求见,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眼中瞬间亮起一抹欣喜的光。在这繁杂的宫廷事务中,他最期待的,便是与佩思卿相处的时光。他忙放下手中的笔,扬声道:“快请皇后进来。”
佩思卿款步走入书房,顾砚舟迎上前去,刚要伸手去牵她的手,却见佩思卿神色凝重,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他强颜欢笑道:“卿卿今日怎么有空来书房,可是想朕了?”
佩思卿微微福身,轻声说道:“陛下,臣妾此来,是为朝堂之事。臣妾听闻大臣们恳请陛下纳妃,关乎江山社稷,臣妾不能因一己之私,让陛下如此为难。”
顾砚舟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眼中的光也黯淡下去。他松开原本要握住佩思卿的手,缓缓背过身去,沉默良久才道:“朕说过,朕只要卿卿一人,其他女子,朕皆不放在眼里。”
佩思卿走上几步,轻声劝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心意,可陛下肩负天下,不能因臣妾一人而误了江山大事。臣妾虽心有不舍,但也愿陛下能为江山考虑。”
顾砚舟却像是没听见一般,只是不断重复着:“朕不会纳妃,不会……”
自那之后,顾砚舟开始有意躲着佩思卿。每当听闻佩思卿要来,他便寻借口避开。这三天里,他在御花园徘徊,在偏殿独处,心中满是痛苦与纠结。他看着佩思卿忧虑的眼神,心中如被刀绞,可一想到要纳妃,要与其他女子有牵扯,他又满心抗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生缘,三生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生缘,三生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