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民生稳固后,北伐筹备进入 “最后冲刺阶段”。柴荣召陈琅、王朴、杨业等重臣,在紫宸殿密议北伐大计。杨业率先上前,展开军事地图:“陛下,臣认为,北伐应先取幽州 —— 幽州是燕云的咽喉,拿下幽州,其余各州便如囊中取物。臣已制定好攻城、巷战的战术,五万禁军随时可以出战!” 柴荣点头,目光转向陈琅:“军需方面,你可有把握?” 陈琅回道:“陛下放心,臣已筹备好粮草三百万石、军械十万件,交子准备金也已备好,可随时调配,确保军需供应无虞。” 王朴补充道:“臣会协调中枢与河北地方,疏通后勤通道,绝不让粮草、军械延误。”
君臣同心,北伐的蓝图愈发清晰。朝堂上下士气高涨,官员们纷纷上奏,请柴荣早日下诏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望着殿外的阳光,心中感慨:“显德之治已成,北伐时机已到,朕定要完成先帝遗愿,让燕云重回大周版图!”
然而,这份欣欣向荣的景象,却让远在同州的赵匡胤坐立难安。他收到密探送来的消息:“显德之治成型,柴荣威望日隆,北伐筹备加速”,气得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柴荣这老狐狸,竟真的搞出了什么‘显德之治’!再等下去,我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赵普站在一旁,低声献策:“主公,如今殿前司将领高怀德、张令铎已被我们拉拢,不如借‘边患’之名,请陛下召您回汴京,重掌殿前司大权。只要掌控了殿前司,大事可成!”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即刻让石守信在汴京造势,就说契丹异动,需重臣回朝镇守!” 同时,他还派心腹秘密前往契丹,面见契丹皇帝,许以 “若助赵氏夺权,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尽归契丹”。
契丹皇帝虽未明确答复,却也心动 —— 瀛、莫二州物产丰富,若能纳入契丹版图,实乃美事。他暗中下令,调兵三万至幽州边境,蠢蠢欲动,只待时机成熟,便突袭周军后方。
瀛洲的杨业很快察觉到契丹的异动。他站在沙盘前,指着幽州边境的红点:“契丹调兵至幽州,怕是没安好心。传令下去,加强边境巡逻,若发现契丹骑兵,即刻禀报!” 同时,陈琅也收到眼线密报,得知赵匡胤勾结殿前司将领、暗中联络契丹的消息。他忧心忡忡地对王朴说:“赵匡胤狼子野心,恐在北伐前动手。我们需提前防备,保护陛下安全。” 王朴点头:“你说得对,可暗中调遣侍卫亲军,加强汴京防务,同时提醒杨业,留意后方动向。”
显德十二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瀛洲的校场上,杨业的五万禁军仍在加紧练兵,刀光剑影间,是收复燕云的决心;汴京的三司衙门里,陈琅正忙着调配北伐军需,账本上的数字,是大周的底气;紫宸殿内,柴荣望着燕云舆图,眼中满是期待,北伐的号角,仿佛即将吹响。
而在暗处,赵匡胤的阴谋正在酝酿,契丹的铁骑已在边境集结,一场关乎大周生死存亡的风暴,正悄然逼近。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只要 “显德之治” 的根基稳固,柴荣、陈琅、杨业等人,便有信心,抵御一切风险,实现北复燕云的宏愿,让大周的旗帜,飘扬在幽州的城头。
这日,杨业在瀛洲城外检阅军队。五万禁军排列成整齐的方阵,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气势如虹。杨业勒马阵前,高声道:“将士们!陛下信任我们,百姓期待我们,北复燕云,在此一战!你们有没有信心?” 士兵们齐声呐喊:“有!有!有!” 呐喊声震彻云霄,传到远方的幽州边境,仿佛也传到了汴京的紫宸殿。柴荣感受这声呐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属于大周的时代,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赵匡胤在同州收到了石守信的密信:“汴京已造势完毕,陛下似有召您回朝之意。” 赵匡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柴荣啊柴荣,你的‘显德之治’,很快就要毁在我手里了!” 他当即下令,整顿兵马,准备返回汴京,一场更大的阴谋,即将拉开帷幕。但此刻的大周,正沉浸在 “显德之治” 的喜悦与北伐的期待中,没人知道,一场浩劫,已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周皇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