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车粮食、种子、农具,在慈佑堂人员的护送下,运抵被战火摧毁的村庄。
这不是简单的施舍救助,而是登记造册,按需分配,帮助村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在刚刚收复的城镇里,慈佑堂的“女先生”们,组织起了临时的“街坊会”。
在官员尚未上任、城内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她们协助官府登记人口,调解邻里纠纷,清理废墟,组织防疫。
她们的身影出现在街头巷尾,如同定海神针,让混乱的城镇渐渐恢复了秩序和生机。
……
金陵城,紫宸殿御书房。灯火通明。
御前秉笔女官容舒,端坐于书案前。
她面前摊开的,不是寻常的奏章,而是一份厚厚的、墨迹未干的《慈佑堂北境救护及重建实录》。
“臣观慈佑堂北境之行,其功勋卓着,非仅在于活人无数,更在于其制度之效,流程之精。”
“其一,分级诊疗,各司其职。重伤急救,轻伤疗养,疫病隔离,各设专营,专人专责。层级分明,运转高效,极大提升救治效率,降低交叉感染。此非一时之巧,乃制度设计之功。”
“其二,物资调配,精准有序。药草、粮秣、衣被、工具,皆按需造册,分级储备,统一调度。何处急需,何处缓用,皆有章法。慈佑堂网络遍布,信息通达,故能物尽其用,不误分毫。此非人力可及,乃流程规范之力。”
“其三,安抚重建,民心所向。施粥济困,非为小惠;分发种子农具,意在恢复生产;组织街坊,重建秩序;兴办学堂,启迪未来。慈佑堂所为,非一时之善,乃长治久安之基。其深入民间,体察疾苦,故能精准施策,深得民心。此非偶然,乃组织架构之优。”
……
容舒的笔锋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她蘸饱墨汁,继续写道:
“陛下,慈佑堂之成就,非独女子仁心,更在于其将仁心化为制度,将善举纳入规范,此等高效、有序、专业之组织模式,实乃治国安邦之良器,若能将此模式,推而广之,应用于……”
她的笔尖悬停在纸上,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战后疮痍的城镇、嗷嗷待哺的流民、亟待恢复的百业、以及那些渴望为国效力、却苦无门路的女子才俊……
“应用于灾荒赈济、疫病防控、乃至地方教化、民生治理等诸般事务,设立专司机构,选拔专业人才,制定统一章程,建立信息网络则朝廷政令,可直达闾阎;百姓疾苦,可上达天听;国家治理,可如臂使指,事半功倍,”
她深吸一口气,笔走龙蛇,写下最后一句,字字千钧:
“此非仅为慈佑堂请功,更为我大昭开万世太平之基业,探一条制度革新、人尽其才之新路,伏惟陛下圣裁!”
写罢,容舒轻轻放下笔,吹干墨迹。
她轻轻抚摸着奏章封面,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期待的光芒。
变革之路,道阻且长。但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喜欢真千金她横扫雄竞请大家收藏:(m.20xs.org)真千金她横扫雄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