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临湖客栈的前一日,朱慈兴终究还是踏入了灵隐寺。并非为寻佛求庇,而是前一晚苏老板提及,寺中住持三峰大师曾云游四方,见多识广,或许能解他心中困惑。彼时他虽已决心重返南京,却仍对“何为真正的坚守”“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存有迷茫,便想着来这千年古刹,或许能寻得一份答案。
灵隐寺隐于飞来峰下,正月的香火虽不如旺季旺盛,却也有不少香客虔诚跪拜。朱慈兴未随众人焚香,只是沿着青石板路缓步前行,看檐角的积雪融化成水滴,顺着雕花的斗拱缓缓坠落,听大雄宝殿内传来的诵经声,浑厚绵长,似能抚平人心的躁动。行至药师殿旁的禅院时,他见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手持扫帚,慢悠悠地清扫着路面的残雪,动作从容,神情淡然,与周遭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敢问可是三峰大师?”朱慈兴上前拱手行礼。老者抬起头,目光平和如秋水,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施主认得老衲?”朱慈兴道:“晚辈朱慈兴,从苏老板处听闻大师的名号,今日特来拜访,望能请教一二。”三峰大师放下扫帚,指了指身旁的石凳:“施主请坐。这雪天路滑,能寻到此处,也是缘分。”
朱慈兴坐下后,望着禅院中的一株古梅,枝头缀着几朵含苞待放的花苞,忽然不知该从何说起。倒是三峰大师先开口:“施主眉宇间虽有坚定之色,却仍藏着一丝郁结,想来是心中有未解开的结?”朱慈兴苦笑:“大师慧眼。晚辈近日因一桩工程失败,连累了不少人,心中愧疚,曾想弃世归隐,后虽醒悟要重回故地弥补,却仍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不负自己,不负他人?”
三峰大师闻言,并未直接作答,而是起身走到古梅旁,伸出手轻轻拂去枝头的积雪:“施主看这株梅树,它在寒冬中蛰伏,并非是放弃生长,而是在积蓄力量,待春风一至,便能绽放满树芳华。生命的意义,有时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跌倒后仍能起身’。”他顿了顿,又道:“老衲年轻时曾去西域云游,路过一片荒漠,见一株胡杨立于沙丘之上,树干已被风沙侵蚀得千疮百孔,却仍倔强地向上生长,根系深扎地下数十丈,汲取着微薄的水分。那时老衲便想,生命的坚韧,本就在于直面困境,而非逃避。”
朱慈兴心中一动:“可晚辈之前因急于求成,忽略了细节,才导致失败,连累了工匠与百姓。这般‘坚韧’,岂不是变成了‘鲁莽’?”三峰大师微微一笑:“施主可知‘过刚易折’的道理?坚韧并非盲目坚持,而是在坚持中学会反思。就像这扫帚,”他拿起身旁的扫帚,指着竹制的帚柄,“若一味用力挥舞,不顾帚柄的承受之力,迟早会断裂;唯有掌握力度,顺势而为,才能清扫干净路面,又不损伤工具。”
“顺势而为?”朱慈兴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忽然想起自己主导水渠工程时,为赶工期,强行驳回老工匠的劝谏,那时的自己,不正是“过刚易折”吗?三峰大师似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道:“施主一心想为百姓谋福祉,这份初心难能可贵,却忘了‘欲速则不达’。就像这禅院的青石板路,是一代代僧人用双手铺就,历经百年风雨才变得平整;若想一日之内铺完,只会留下松动的石板,日后难免坍塌。”
朱慈兴点头:“大师所言极是。晚辈之前总想着尽快完成工程,让百姓早日受益,却忽略了工程的本质是‘稳固’,而非‘速度’。只是晚辈仍有一事不解——若在弥补过错的过程中,再次遭遇失败,又该如何自处?”三峰大师转身回到石凳旁,拿起桌上的一壶热茶,给朱慈兴倒了一杯:“施主尝尝这茶。”
朱慈兴端起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茶香袅袅,入口微苦,细细品味,却有回甘。三峰大师道:“这茶是老衲亲手炒制的,采自后山的茶园。每年清明前采茶,需在露水未干时摘下嫩芽,若摘得太早,芽叶未熟,滋味寡淡;摘得太晚,芽叶变老,口感苦涩。炒制时火候也需拿捏得当,火小了,茶香不浓;火大了,茶叶焦糊。可即便老衲做了几十年茶,也总有失手的时候,有时火候差了一分,整锅茶便毁了。”
“那大师会因此放弃制茶吗?”朱慈兴问。三峰大师摇头:“为何要放弃?这次火候差了,下次便多留意几分;这次摘得晚了,下次便提前一日。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们更了解‘如何成功’的必经之路。就像施主的水渠工程,这次坍塌,让施主明白了‘冬季施工需加固防护’‘要听取工匠意见’,这些经验,比一次成功更珍贵。”
朱慈兴望着杯中茶叶缓缓舒展,忽然想起在扬州灾区,老农教他辨别水源时说的话:“找水就像做人,急不得,得慢慢摸透土地的脾气。”那时他只当是寻常的农耕经验,如今想来,竟与三峰大师的话不谋而合。他又问:“大师,晚辈曾承诺守护玛雅与大明的友谊,也曾立志复兴大明,可有时会觉得肩上的担子太重,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这‘责任’二字,究竟该如何看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