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陛下口谕,罪臣钱仕渊、孙逸才、徐耀祖、甄应嘉等,即刻收押诏狱,择日处决!”
皇城大殿内,本该散朝的时辰,却因一份紧急战报而迟迟未退。
战报呈至御前,隆佑帝眉头微蹙,心中隐有忧虑。国库空虚,再起战事恐难支撑,若女真趁机犯边,局势将更为棘手。
但这位戎马出身的 并无迟疑,展开信笺,迅速览阅。
殿下群臣不敢直视天颜,只得低声交头接耳,猜测战报来源。自北蛮之乱后,京畿之地尚未恢复元气,紫荆关至京城一带,十户仅存三四,大昌已无力再经大战。
未等众人揣测完毕,隆佑帝忽然朗声大笑,击案喝彩:
“痛快!当真痛快!”
这一声惊得侍立一旁的夏守忠手中净鞭险些脱手,忍不住偷眼瞥向御案。
群臣虽不明就里,但见皇帝龙颜大悦,便知必是捷报,纷纷拱手称贺。
隆佑帝一挥袖袍:“安相,你来为众卿宣读战报。”
“老臣遵旨。”
年逾八旬的安景钟颤巍巍起身,隆佑帝念及他是前朝老臣,特许他朝堂就座,可此刻他却如坐针毡。
他早已听闻赵德庸一案,身为江浙出身的老臣,难脱干系。此前多次请辞,均被隆佑帝驳回。今日这份战报上殿,他隐约猜到与本案有关,否则皇帝不会特意命他宣读。
在夏守忠搀扶下,安景钟接过战报,深吸一口气,苍老的声音在大殿中缓缓响起——
“冬月初八,双屿岛贼首汪顺率倭寇进犯苏州,安京侯设伏围剿,京营副都统杨霖于阊门截击,斩敌三千,俘获两百,残部溃逃至江畔。”
“水师炮火轰击贼船,帆樯俱焚,汪顺穷途自尽。”
“冬月初九,安京侯驻军定海卫,率玄甲军夜渡东海,黎明破敌于双屿岛,斩首两千,生擒三千,囚车已押往京城。此役新军将士,无一阵亡。”
念至“无一阵亡”四字时,安景钟的嗓音陡然发颤。
三朝老 执掌枢要数十载,何曾见过这般零伤亡的完胜?更何况对手是凶名赫赫的倭寇。大昌与倭贼交战历来败多胜少,这般摧枯拉朽的胜利,恍若神兵天降。
莫非岳山麾下尽是天兵神将?
满朝朱紫尽失颜色。武将们惊骇于岳山用兵如神,竟能全胜而还;亦有将门子弟暗中腹诽,北静郡王水溶身后聚着群勋贵子弟,窃窃私语声却被冷眼截断:“文官尚未开口,尔等急甚?”
文官队列早已沸腾。御史梗着脖子出列:“阵亡数目空悬,亘古未闻!臣请彻查战报真伪!”
隆佑帝抚须而笑。他太了解那个年轻人——岳山若敢虚报,便不怕千夫所指?
“孙卿既疑,便由卿查验。” 目光转向安景钟,“安卿,继续。”
殿内忽然死寂。众臣只见老 双手高捧战报,脊背佝偻如枯松:“逆贼赵德庸乃老臣门生,通敌叛国,罪当万死。老臣......乞骸骨。”
沙哑嗓音
朕亲自来念。
冬月十一,赵德庸私通倭寇,密谋于宁波府携亲眷乘船潜逃。安京侯率军东进截击,炮击倭国战船,断其退路。
事后倭国签署和约,承认干涉大昌内政,率先挑起战事,赔付白银五百万两......
满朝震动。
隆佑帝搁下军报,鹰目如电直刺安景钟,安相于社稷有功,门生不肖非卿之过。既上表乞骸骨,朕准了......
————
安景钟历仕两朝,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尤以江南为甚。江南籍官员皆视其为擎天玉柱,每逢科举之年,江南举子入京必先谒相府。
隆佑帝准其致仕的旨意一出,殿中哗然,为安景钟者伏地跪倒一片。这位鞠躬尽瘁的老臣未获加衔荣退,竟如此黯然离场,令江南官员愈感心寒。
适时东方治出列执礼:安相年迈归乡,实乃陛下恤。然丞相乃百官之长,佐天子理阴阳,经邦纬国,岂可久悬?未知圣意属意何人继任?
隆佑帝乾纲独断从未更易,何况此番是安景钟自请致仕。东方治此言一出,众臣心思顿转至相位更迭。按例丞相致仕当举荐继任,然此刻安景钟已无进言之机。
隆佑帝颔首道:相位暂无合宜人选,中书省政务暂由卿与柴朴共领。
被点名的二人出列谢恩。
......
议罢朝政,隆佑帝欣然而赴后宫。
行至坤宁宫,恰见皇后正厉声训导三位皇子。半大孩子们垂首而立,更有拭泪者。皇后瞥见御驾,忙令嬷嬷将皇子们带下,趋前相迎。
三位皇子依礼三拜:儿臣参见父皇。
隆佑帝轻拍子嗣肩头:须当谨遵母训,莫惹她忧心。
待孩童退去,天子方展颜笑问:这几个孽障又闯了什么祸?
帝后相携入殿,皇后蹙眉叹道:顽劣成性,今日竟将虫豸偷置先生茶盏,气得老先生前来告状。
隆佑帝闻言失笑,遭皇后嗔视方敛容宽慰:总角之年罢了,稍长自当懂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