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与秦可卿相视一笑,秦可卿颔首道:“林妹妹已有安京侯府夫人的气度了,堂堂超品诰命,岂是荣国府随便遣个下人就能请动的?”
“你看看,朕这身衣着如何?”
坤宁宫内,隆佑帝立于铜镜前,整理着衣襟的褶皱,侧身打量。
皇后款步上前,侍立一旁,望了眼镜中的 ,垂首浅笑:“陛下风采依旧,英武不凡,何必在意这些小事?”
她一面说着,一面绕至隆佑帝身后,为他抚平衣袍,端正冠冕。
隆佑帝轻叹一声:“当年岳山南下时,朕尚未登基。一晃八年过去,这还是朕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接见他。”
“他此番北归,沿途目睹运河两岸民生,入京后也必会留心市井百态。”
“朕这些年勤于政务,自认京畿百姓安居乐业,尚算太平。他屡次护驾有功,助朕登基,朕更想听听他的看法。”
皇后绕至另一侧,望着镜中隆佑帝肃穆的 威仪,莞尔道:“所以,陛下是心中忐忑?怕岳山回来指出诸多不足?”
隆佑帝亦笑道:“倒也未必。人皆爱听赞誉,只是自朕登基以来,百官觐见时,鲜少有人敢直言进谏。朕在他们脸上看到恭敬,却难闻真言。”
“真言?”
皇后轻声重复。
隆佑帝摇头踱步,沉吟道:“非是真话,当说是全话。常人总拣对自己有利的说,未必肯将实情和盘托出,倒也寻常。”
“每每立于太和殿上,朕虽与百官仅数步之隔,却似隔着一片 ,难以触及。”
“若岳山归来能多讲些外间实情,朕心甚慰。可若他亦缄口不言,朕……”
隆佑帝轻叹一声,眼中掠过一丝黯然。
皇后近前劝道:“陛下是忧心这八载风霜磨去了岳山的锐气,使他与朝中众人无异。何不想想,他战功赫赫,此番回京,或许更忧心陛下变了。”
隆佑帝捻须笑道:“朕变了吗?”
皇后不假思索道:“变了。”
隆佑帝挑眉:“哦?何处变了?”
皇后抿嘴一笑:“岳山入京便闻陛下纳妃之事,岂会不觉陛下变了?”
隆佑帝闻言失笑,伸手揽住皇后肩头,四周宫女纷纷背身面壁。
“你不是答应朕不再提此事了?”隆佑帝面露无奈。
当初皇后提议纳妃,隆佑帝再三推辞,后思及诸多考量方才应允。不料皇后时常旧事重提,令他颇感歉疚。
见隆佑帝凑近哄劝,皇后展颜笑道:“臣妾岂会耿耿于怀?只是陛下确然变了,鬓生华发,久疏鞍马,该知不必事事躬亲了。”
“岳山历练归来,陛下不妨问问他。”
隆佑帝挽袖看了看松弛的手臂,摇头一笑:“好,朕先去等他。”
皇后诧异:“此时便去?岳山的船晌午才到吧?”
隆佑帝回首道:“朕去宫门候着。”
目送皇帝离去,皇后环视四周垂首侍立的宫女,目光落向檀椅后的贾元春,温声道:“你已非本宫殿中女官,不必日日来此伺候。”
贾元春仍沉浸在帝后对话的 。
安京侯竟得圣眷至此——陛下不仅询政于他,更为弥补登基时岳山未在之憾,亲赴宫门相迎。此等殊荣,纵是太子亦未必能及。
想到贾府曾传的消息——贾母不喜安京侯,宝玉屡次触怒于他,全赖两位老公爷周旋——贾元春只觉天旋地转,几乎站立不稳。
贾府上下皆仰望着安京侯的荣归,即便攀不上交情,也万不可得罪,这才是当务之急。
她虽有妃嫔之名,却仍以宫女自居,在皇后面前谨小慎微,只求安稳。
“不妥,他们向来不安分,须得尽快送信回家,告诫他们切莫与安京侯府攀扯,更不可招惹,否则贾家危矣。”
正思量间,忽闻皇后唤道:“贤德妃?本宫在与你说话。”
身旁的小宫女急忙轻推她一下,贾元春猛然回神,慌忙伏地行礼:“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皇后俯身将她扶起,轻拍她的手背安抚道:“贤德妃,本宫说过多少次了,你已非寻常宫女,不必行此大礼,有份。”
“莫非本宫在你眼中是个刻薄之人?让你这般畏惧?”
贾元春喉头微动,连连摇头:“娘娘仁厚宽和,体恤下人,是奴婢的过错。”
皇后叹道:“并非过错。方才在想什么?”
见贾元春垂眸时如雾笼寒江,抬眼时似云开雪霁,顾盼间光彩照人,皇后心中不由惋惜。
这般品貌俱佳的女子,偏生在了荣国府那等是非之地。
“回娘娘的话,家中近日来信,奴婢一时走神,思及家事。”
皇后本欲纠正她的自称,转念又作罢,只问道:“可是府上老封君身子不适?”
贾元春点头:“正是。”
皇后望向窗外,轻叹:“春去秋来,本是常理。不过既已定了封号,你也该回去省亲了,正好与家人团聚。”
“奴婢谢娘娘恩典。”
皇后转身欲回内室,忽又驻足,惊得贾元春后退半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