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柱走过去,从她鹿皮囊里抽出炭笔,在旁边添了一行:“木桩加固,斜槽导流。”
阿禾走过来,把两张图并排铺在地上。一张是麦穗的集雨沟设计,一张是赵石柱加的横埂布局。她拿炭笔在交界处画了个圈:“合在一起,西坡能扛住大雨。”
麦穗看了眼,点头:“明天开工。”
赵石柱没走,站在木架边,看那两行字慢慢干。他忽然说:“你以后画图,多标几步距离。我在军中,一步七尺,你们田里一步五尺,差了两尺,位置就偏了。”
麦穗回头:“那你以后帮我量。”
“行。”他说完,转身去扛那把改好的犁架,“放我家去,明天还能用。”
夜里,麦穗在院里整理陶片,听见院墙外有动静。她抬头,赵石柱正蹲在篱笆边,用麻绳把几根木条绑成三角架。
“这是啥?”她问。
“犁架的撑杆。”他头也不抬,“加这个,转弯时不会侧翻。”
她蹲下来看了看:“你啥时候琢磨的?”
“刚才。”他系紧绳结,“看你们用,觉得差这个。”
她没说话,从鹿皮囊里掏出一张新陶片,写下:“撑杆,三角,防侧翻。”递给他。
赵石柱接过,看了眼,塞进怀里:“明早给你装上。”
第二天一早,西坡田头多了个三角撑杆的新犁。赵石柱牵牛下田,一圈耕完,土垄笔直,牛轻松,人不累。麦穗站在坡上,看着数据记下:“用工减半刻,翻土深一寸。”
她抬头喊:“这犁叫‘石柱犁’,谁要试?”
没人应。
赵石柱把缰绳一松:“谁来?我教。”
一个年轻后生犹豫着走过来。赵石柱把牛调头,手把手教他握犁:“手松,牛走你就走,别跟它较劲。”
后生试了两步,笑了:“真不费力。”
麦穗在边上记完最后一笔,把陶片挂上木架。新字写着:“撑杆试用,成功。”
阿禾走过来,低声说:“铁匠说要订十把。”
“给。”麦穗从鹿皮囊里抽出一张草图,“照这个做。”
赵石柱听见了,走过来瞄了一眼:“木料得选三年以上的榆树,晒干,不然会裂。”
“写上。”麦穗说。
阿禾立刻添了备注。
太阳升到头顶,西坡的沟重新划线,横埂开始夯土。赵石柱没走,搬了块石头坐在田头,看麦穗指挥人挖坑、打桩、填土。她说话干脆,手势利落,一群人跟着她转。
他忽然开口:“你以后要干更大的事,我这双手,还能用。”
麦穗回头,看了他一眼,没笑,也没点头,只是把炭笔往耳后一夹,说:“那先把这三道埂子弄完。”
赵石柱站起身,卷起袖子:“我去扛木料。”
他刚走几步,麦穗在后面喊:“别用湿的!”
“知道。”他头也不回,“得晒透的。”
麦穗低头继续写,陶片上多了行小字:“人力,七人,工时,两个半时辰。”她吹了吹炭粉,把陶片挂上木架。
风一吹,新写的字晃了晃,没掉。
喜欢我在大秦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大秦种田养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