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声音不高,却清楚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不去。”
使者脸色变了:“你可知拒诏是何罪?”
“我知道。”麦穗依旧平静,“但我更知道,去年冬天,赵家村没人饿死,是因为共食灶开着;今年春天,四个孩子没得痢疾,是因为每顿饭都配了干净酱菜。这些事,发生在田头灶前,不在宫墙里。”
使者还想说什么,徐鹤忽然上前一步:“大人,我愿代她入京献书。这部《饮食养生论》,出自民间实践,合于医理,若能刊行天下,胜过百名厨娘入宫演膳。”
使者迟疑片刻,看了看徐鹤,又看了看那一排排冒着香气的陶坛,终于点头:“既如此,书可收下。但朝廷之意,仍望陈氏改日赴京。”
“到时候再说吧。”麦穗说着,转身掀开一口大锅的盖子,热气扑上来,模糊了她的脸。
使者上了车,车轮碾过土路,慢慢远去。
徐鹤背上竹篓,朝麦穗点点头:“我会把这法子带到长安去。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写进去。”
“记得写清楚盐的比例。”阿禾补了一句,“上次李家婶子腌萝卜放多了,吃了半夜起来喝水。”
徐鹤哈哈一笑,挥挥手走了。
麦穗目送他背影消失在村口,转头对阿禾说:“准备新一批坛子,豆子泡上了吗?”
“泡了三批,今早刚捞出来。”
“好。今天下午就开始拌曲。另外,把上次记的霉变数据抄一份,等胡商再来,让他带去北边——说不定哪天,匈奴人也能吃上不坏的菜。”
阿禾应了一声,转身去后院搬坛子。
麦穗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最靠近灶台的那个陶坛。坛身微暖,像是还带着火气。她指尖在封泥边缘划过,感受到一丝细小的裂痕。
她皱了皱眉,轻声说:“该换泥了。”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跑过来,手里举着半块酱饼:“麦穗姨,囡囡说这个能长力气!”
麦穗接过,咬了一口,点点头:“对,吃了就不怕冷,也不怕饿。”
小女孩咧嘴笑了,蹦跳着跑开。
麦穗望着她的背影,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艾草绳。远处,几只母鸡扑棱着翅膀争食洒落的米粒,一只黑狗趴在柴堆旁打盹,尾巴偶尔扫一下地面。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酱饼,还没吃完,就已经有蚂蚁顺着边缘爬上来。
喜欢我在大秦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大秦种田养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