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笑,没再问。
一名妇人走来,低声汇报明日菜园浇水安排。麦穗听完,点头,让她去通知轮值名单。
她站在空地中央,环顾四周:晒酱坛安静矗立,共食灶余温未散,田埂上还有人在收工归来。远处麦田在暮色中起伏,像一片沉静的海。
阿禾从灶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刚誊好的竹简。炭迹未干,她小心地靠在墙边晾着。
“明天我得去一趟邻村。”她说,“那边也想设共食灶。”
麦穗点头:“带些豆种去。再教她们用灰水防虫。”
“要是有人不让设呢?”
“那就让他们看看这些布帛。”麦穗说,“然后告诉他们,这不是赏赐,是证明。”
夜色完全落下。灶屋檐角挂起一盏油灯,火苗微微跳动。
麦穗站在灯下,翻出青铜匣,打开暗格,取出一张新简。她就着灯光写下一行字:“七月十三,备豆秸三车,用于秋后积肥。”
她写完,将简放进匣中,合上盖子。
风从门口灌进来,吹熄了油灯。
黑暗中,她没动,也没起身去重新点火。她只是站着,听着远处传来一声牛叫,接着是孩子模糊的笑声。
灶屋外,石磨旁,赵石柱仍在擦拭那把刀。刀刃在石面上来回推拉,发出短促的沙沙声,像雨前的蝉鸣。
阿禾蹲在墙边,伸手摸了摸那张晾着的竹简。炭迹干了。
她站起来,拍了拍裙角的灰,朝门外走去。
麦穗听见脚步声,抬头问:“去哪儿?”
“去看看渠口。”阿禾说,“今晚涨水,怕冲了田埂。”
麦穗应了一声,没拦她。
她自己走到门边,取下墙上挂着的鹿皮囊,往里装了几把新收的麦种。袋子沉了些,她斜挎在肩上,走出灶屋。
月光洒在共食灶的屋顶上,瓦片泛着青灰的光。
她沿着田埂往北走,脚步很轻。远处,阿禾的身影已经快到渠口,正弯腰检查石垒。
麦穗停下,望着那一片麦田。
忽然,她听见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赵石柱提着刀跟了上来,没说话,只是站到她身边。
“不用带刀。”她说。
“我不放心你一个人走夜路。”他说。
她没再说什么,继续往前走。
田埂窄,两人并行有些挤。他稍稍落后半步,跟着她的脚印。
走到田心,麦穗蹲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土粒松软,带着根茎的清香。
“今年能多打三成。”她说。
赵石柱点点头:“明年再扩两亩。”
她抬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照出一道旧疤。那是戍边时留下的。
她伸手,指尖轻轻碰了碰那道疤。
他没躲。
她收回手,站起身,继续往前走。
渠口处,阿禾正用一根木棍拨动水流。水声哗哗,清澈见底。
麦穗走近,问:“怎么样?”
“稳着。”阿禾说,“石缝补过了,不会塌。”
三人站在渠边,默默看了一会儿水。
麦穗忽然说:“以后每年这时候,都要来查一次。”
赵石柱说:“我来。”
阿禾说:“我也来。”
麦穗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转身往回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赵石柱和阿禾跟在后面。
走到半路,她忽然停下。
前方田埂上,一个身影正蹲着,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在月光下一闪一闪。
是那个今天划破手的少女。
她抬起头,看见麦穗,连忙站起,把手藏在背后。
麦穗走过去。
少女犹豫了一下,摊开手掌。
里面是一小块布,从赐下的帛上悄悄撕下来的,只有指甲盖大,被她折成了方方正正的一块。
“我想……留个念。”她低声说。
喜欢我在大秦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大秦种田养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