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七号”基石站点深埋于青岚山脉的主峰之下,是东亚区域能量网格的一个重要节点。与那些位于城市边缘、承担部分科研展示功能的大型站点不同,它纯粹为功能而存在,像一颗沉默的心脏,在岩层的包裹下,与遍布全球的同频站点一起,持续搏动,维系着行星级别的“现实稳定场”。
站点主控室内,光线柔和,只有各类仪器指示灯与全息屏幕散发着幽蓝与乳白的光晕。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频嗡鸣,将恒定的温度与湿度输送到每一个角落。这里没有窗户,时间的概念依赖于界面角落不断跳动的数字钟和轮班表。
埃莉诺·陈是今天日班的初级监测员。她一头利落的黑色短发,穿着标准号的深蓝色操作服,胸前别着象征“国际异常现象研究与协调学院”优秀毕业生的银色徽章。入职刚满一年,她脸上还带着些许属于新人的专注与青涩,但操作台前每一个动作都已是肌肉记忆般标准、流畅。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代表着站点周边五百公里半径内能量场稳定性的数据流,如同一条平静而宽阔的河流,无声地流淌着。数以千计的参数——从空间曲率背景值到希格斯场能量密度微扰,从局部熵增速率到信息结构完整性指数——全都稳定地保持在淡绿色的“安全阈值”范围内。偶尔有几个参数会泛起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黄色波纹,那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无害的能量涨落,系统会自动标注,无需人工干预。
这是埃莉诺日常工作的常态。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单调。她听着学院里老教官们讲述的、那些关于“规则副本”、“深渊低语”、“存在抹除”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仿佛是属于另一个遥远时空的神话。她的世界,是由数据流、操作规程和这间恒温恒湿的控制室构成的。
下午三点十七分二十二秒。
就在埃莉诺的目光例行公事地扫过第七区块的微观时空结构监测子阵列时,她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微微一顿。
不是警报。没有刺耳的蜂鸣,没有闪烁的红光。
只是在那一连串稳定得令人昏昏欲睡的绿色数字中,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参数——编号Kappa-7b,负责监测特定频段“真空零点能”的背景波动——偏离了其基准线。
偏离幅度极小,甚至没有跳出绿色区域,只是从标准的“0.000”短暂地跳到了“0.003”,持续时间不足零点五秒,随后便恢复了正常。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小到几乎激不起任何涟漪,瞬间便消失无踪。
若是放在几十年前,这样微弱的波动,或许连最精密的仪器都难以捕捉,甚至会被直接当作系统噪声过滤掉。
但这里是“磐石七号”,搭载的是基于肖雅博士团队和“监督者”部分技术衍生而来的第七代监测系统。它的灵敏度,足以捕捉到时空结构最细微的“呼吸”。
埃莉诺没有立刻动作。她的瞳孔微微收缩,将Kappa-7b参数前后三十秒的数据流单独提取出来,在辅助屏幕上放大。她调出了该参数的历史记录,对比了同期其他关联传感器的读数。一切正常,只有Kappa-7b出现了那次孤立的、转瞬即逝的异常峰值。
不是设备故障。不是环境干扰。系统自检程序在她思考的同时已自动运行完毕,反馈结果是一切硬件单元运转良好。
她的心跳平稳,呼吸频率没有丝毫变化。学院的教育早已将一种冷静刻进了她的本能:在真相大白前,不轻易下结论,不盲目恐慌,更不忽视任何微小的异常。
她抬起手,指尖在透明的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了标准报告界面。同时,她戴上了挂在操作台旁的耳麦,接通了站点主管的内部通讯频道。
“主管,我是初级监测员埃莉诺·陈,编号734。”她的声音清晰、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于十五点十七分二十二秒,在第七区块,Kappa-7b参数检测到一次一级微弱能量波动。幅度0.003,持续时间零点四八秒。初步排除设备及环境干扰,已记录完整数据流。根据《基石站点监测规程》第11条第3款,现向您汇报,并申请启动二级数据分析程序。”
她没有说“发现威胁”,也没有使用任何夸大其词的描述。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引用规程,提出申请。每一个字,都符合她在学院反复演练过无数次的标准流程。
通讯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是在调取她提及的数据。随即,主管沉稳的声音传来:“收到,陈监测员。报告已确认。数据包上传至中央分析服务器,启动二级分析程序。保持监测等级,如有任何后续变化,立即报告。”
“明白。”
通话结束。埃莉诺将报告确认发送,看着屏幕上的状态栏变为“待分析”。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回主屏幕那依旧平静的数据长河上。
控制室内恢复了之前的静谧。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回响无限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回响无限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