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是进阶刀意,分三境。第一境:明辨是非。刀随心动,能辨敌之善恶。练至此时,对敌时刀身会微微震颤,遇奸邪之人则震幅加剧,如春秋笔法之“贬”;遇忠义之士则震颤平缓,如“褒”。此时刀速已快过常人反应,一刀可断三截竹竿,却不伤竿上之蝇。第二境:气贯长虹。刀势与天地正气相融,劈出时可见淡红色刀芒,如长虹贯日。此芒非蛮力所致,乃“大义”所化,触之则邪祟溃散。昔年关羽守荆州,曾于城头以此境刀势劈退吕蒙大军,刀芒映红江面,三日不散,吴军闻风丧胆。第三境:春秋不朽。刀在人在,人亡刀存。练至此时,刀已与“春秋大义”同化,持有者身死之后,刀仍可自行护佑忠义之人。传说关羽败走麦城后,青龙偃月刀落入东吴,却夜夜发出悲鸣,刀身自动劈砍吴侯宫殿梁柱,直至蜀汉使者携刀归蜀,方得安宁。此境已非人力可达,需集一生忠义之气,方可臻至。
玄翊匆匆看了一眼刀法,对大家道:“按之前约定,刀法赠予陈最,望陈大哥持此刀法匡扶正义,保国安民。大家没有意见吧”?
众人皆道没有意见。
陈最本是用刀高手,见到此神妙刀法已然激动的无以复加,又见众人真的将如此绝顶秘籍慷慨相赠,萍水相逢的人既如此信任自己,很是感动。颤抖的双手捧着《春秋刀法》羊皮卷,语无伦次的一个劲的感谢大家,并保证将刀法发扬光大,保国安民,行侠仗义。
玄翊再看那《青龙偃月内功心法》总纲:“气法于天,形法于龙,意法于月。天之气浩然,龙之势屈伸,月之象盈亏。三者合一,可镇乾坤,可定阴阳。”
此心法相传为关公观青龙吸水、偃月悬空而悟。青龙属阳,主刚健进取;偃月属阴,主沉静收敛。心法以“浩然正气”为基,采天地阴阳二气,融于己身,既具青龙破壁之勇,又含偃月照人之仁。练此功者,需先修“正气”——心无邪念,行合道义,如关羽“降汉不降曹”,虽处逆境而气节不失,方可得天地之气相护。此功法分三层。
第一层为 养气篇。
一, 观天法象:每日寅时(凌晨3-5点),面东而立,闭目凝神,意想头顶有青天如盖,周身笼罩无形正气。吸气时,如青云自九天而降,入鼻贯喉,沉于丹田;呼气时,似浊气从足底排出,入地化散。如此反复,每次四十九息。此式可采天之阳气,补人体之刚,如青龙初醒,蓄势待发。关羽年轻时于解良,曾每日在桃园中练此式,十数年后,丹田之气已如滚雷,故能“力能扛鼎”,单手可提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而不疲。
二,临水照影:每月十五夜,于月下池边静坐,观水中偃月倒影。吸气时,意想月光如银练,随目光入眉心,沿脊椎下沉至丹田;呼气时,意想丹田之气如池水,随月影起伏,周流四肢。此式采月之阴气,补人体之柔,如偃月悬空,清辉遍洒。昔年关羽在曹营,虽受厚待,却夜夜于月下练此功,以月之“明”自鉴,不坠其志。故其气虽刚猛,却无暴戾之象,刚中带柔,如青龙绕月,动静相宜。
三,青龙吐珠:盘膝而坐,双手交叠于丹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上,如托青龙宝珠。意想丹田内有一团白气,初如弹丸,渐如拳头,再如车轮。吸气时,气团收缩,光芒内敛;呼气时,气团膨胀,光芒外溢,流经四肢百骸。此式可养“内丹”,使正气凝聚不散,如青龙护珠,守而不泄。关羽镇守荆州时,曾于军帐中练此功七日,期间虽有战事,却面色红润,气力不竭,连败曹仁、于禁,便是内丹已成之效。
第二层 运气篇
一, 龙潜深渊:遇强敌时,需收敛气息,意想自己如青龙潜入深渊,气息沉于丹田之下,心跳减缓,体温微降。此时外表看似虚弱,实则内气如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敌人若贸然进攻,便如触怒潜龙,可借势爆发,一举破敌。关羽在白马坡前,面对颜良大军,曾以此法敛气,待颜良逼近,突然运气爆发,刀出如龙腾,一击功成,便是“潜龙”化“飞龙”之变。
二, 偃月横空:与人缠斗时,可运转此气,使内气如偃月横于胸前,形成无形屏障。刀枪拳脚触之,便如遇月华,力道会被柔化引导,偏向两侧。此气属阴,主防御,却暗藏反制之机,如关羽战庞德时,庞德箭射其左臂,便是此气将箭势引偏,仅伤皮肉,未及筋骨。
三,龙战于野: 危急时刻,可将丹田之气悉数调动,如青龙怒而战于原野。此时双目赤红,须发皆张,力可撼山,速可追风。但此气耗损极大,如“龙战”之后必有“血玄黄”,需静养百日方能复原。关羽败走麦城时,曾以此气冲破吴军重围,虽身中数箭,仍杀出血路,便是此式之威。
第三层为合道篇
一, 浩然同流:内气与天地正气相融,行住坐卧皆可养气。在闹市中,意想人声鼎沸皆是“民声”,可采其“公义”之气;在山林间,观草木生长皆是“生机”,可纳其“自然”之气。此时气脉如江河归海,源源不断,故关羽镇守荆州十余年,虽军务繁忙,却愈显神勇,便是此道已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剑封候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一剑封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