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李云龙正蹲在兵工厂看第十一辆重坦的戈壁适配改造 —— 周铁柱用帆布缝了个锥形防尘罩,套在主炮炮口上,还在发动机进气口加了层细纱布,防止戈壁风沙堵死油路。递报的是绥远盐场的老盐工老侯,满脸皱纹里还嵌着盐粒,手里的盐布地图(用浸过盐水的粗布画的,防沙耐磨)上,用炭笔标着三条黑色盐道:“李团长!鬼子占了乌梁素海的盐场,抓了一百五十多老乡晒盐,还修了四座‘盐碉’拦盐道,每天用卡车运盐回东北!老乡们晒的盐全被抢了,再抢不到盐,咱们的队伍和老乡们都得缺盐病倒!”
盐布地图上,四座盐碉沿三条盐道呈 “品” 字分布,最西的 “西头碉” 控制着唯一的淡水渠,鬼子故意断水,逼老乡们只能在碉下晒盐;盐道旁的戈壁滩布满碎石,卡车开过会扬起丈高沙尘,正好掩护鬼子的巡逻队。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盐滩洼”:“戈壁风沙大,重坦怕沙尘堵发动机,咱们分两路:一路给重坦加双层防尘装备,从盐道正面攻碉,用盐土堆做掩体;另一路跟着老侯,用盐晶做地雷,炸盐道上的卡车,救老乡、抢回盐堆,保住淡水渠!”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盐袋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块晶莹的盐晶:“俺们做盐晶地雷!把盐晶砸成碎块,混进黑火药里,装在陶罐里,盐晶硬度高,炸起来比碎铁片还锋利;再给重坦的履带板焊上细钢筋,戈壁碎石多,钢筋能勾住碎石,防止打滑!” 这主意是他听老侯说的 —— 盐场老乡常靠盐晶划开盐块,现在改成地雷填充物,既适配盐场环境,又能就地取材。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盐袋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老侯,去盐滩洼埋盐晶地雷,救老乡;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攻盐碉、炸卡车;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驴车驮淡盐水和含盐干粮,戈壁缺盐缺水,得让大家补够!”
绥远盐场的老乡们也赶来帮忙,领头的是老侯的孙子小盐子,才十四岁,手里还拎着个晒盐的竹筐,筐沿磨得发亮:“盐晶地雷得埋在盐道的车辙里,鬼子的卡车重,一压就炸;西头碉的淡水渠有个暗口,俺知道在哪儿,能偷偷给老乡们送水!” 老乡们还带来了硝石,“这是晒盐时结在渠边的,混着硫磺能做防风火柴,戈壁风大,普通火柴点不着!”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戈壁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盐炒面(面粉混盐炒的,补充盐分)、一袋淡盐水(用葫芦装的,防脱水)、一副防风镜(用碎玻璃片嵌在木框里做的,防风沙迷眼),还有用粗布缝的护肩,“戈壁碎石多,扛东西时护着肩,别磨破了!” 她还给小盐子缝了件新的粗布褂子:“孩子,你这褂子全是盐渍,换上新的,晒盐也舒服点!”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盐场,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盐晶地雷的零件 —— 是老侯教他们砸的盐晶,每个碎块都有指甲盖大,混着黑火药正好。“俺们能帮着装地雷!还能给老乡们递淡盐水!”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的血迹已经发黑,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在戈壁遇到鬼子巡逻队,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盐道赶,重坦的主炮套着帆布防尘罩,发动机进气口的纱布上还涂了层桐油,防沙又防水;履带板焊的细钢筋闪着冷光,像给履带装了排小爪子。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时不时用抹布擦观察镜:“这防尘罩真管用!刚才过了段沙尘区,炮口没进沙;钢筋履带也稳,碎石坡没打滑!”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老侯画的 “盐碉图”,每到一个转弯就提醒:“前面是‘风口弯’,风大,得把车速放慢,别被吹得跑偏!”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老侯往盐滩洼走。盐滩上白花花的全是盐霜,老乡们被鬼子用绳子绑在晒盐架旁,手里还拿着晒盐的竹耙,看到八路军来了,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小盐子悄悄绕到淡水渠的暗口,用竹管往渠里送淡盐水:“爹!娘!快喝口水,俺们来救你们了!” 老乡们赶紧用手接水,盐霜在脸上化出一道道白痕,却笑得比盐晶还亮。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 “西头碉” 下。盐碉是用盐土和碎石砌的,炮口正对着盐道,鬼子的三辆运盐卡车停在碉旁,车斗里装满了盐袋,白花花的盐粒从袋缝里漏出来,撒在地上。“先炸卡车!别让盐运走!”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的主炮 “轰隆” 一声,帆布防尘罩被气流吹开,炮弹带着沙尘飞向卡车,最前面的卡车瞬间炸了,盐袋飞得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撒了一地,像下了场盐雨。
可重坦刚往前开了十米,突然 “咯噔” 一声停住了 —— 发动机进气口的纱布被沙尘堵死,转速瞬间降了下来,履带也被盐道旁的碎石卡住,转不动了。“不好!进气口堵了!履带卡了!” 刘根柱急得额头冒汗,手里的操作杆掰得 “咔咔” 响,发动机发出 “突突” 的闷响,像喘不上气的老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