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兵工厂的工匠们正给第十六辆重坦焊 “铸铁防滑棱”—— 周铁柱用废铁轨锻出半寸厚的铁棱,沿履带板边缘排列,专门应对保定丘陵的碎石斜坡。递报的是保定公路旁的老车把式老马,手里的车辕还沾着碎石屑,揣在怀里的麻纸地图(用桐油浸过,防秋雨)上,用墨汁标着三条黑色公路:“李团长!鬼子在保定西丘陵修了‘公路锁’,五辆卡车横在斜坡路障,还修了三个兵站囤粮,抓了两百多老乡修公路!公路断了,咱们的弹药送不往前线,兵站的粮要是被鬼子运走,前线战士就得饿肚子!”
麻纸地图上,三条公路像三条黑蛇缠在丘陵间,最险的 “十八盘坡” 公路被路障截断,坡下藏着鬼子的机枪巢;三个兵站沿公路分布,中间的 “腰站兵站” 囤粮最多,鬼子在粮堆旁埋了炸药,扬言 “要么运走,要么炸光”;老乡们被关在兵站后的工棚里,每天天不亮就被押去修公路,不少人被碎石磨破了脚。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鹰嘴坡”:“丘陵斜坡多,重坦怕打滑,咱们分两路:一路给重坦加铸铁防滑棱,从十八盘坡清路障、炸机枪巢;另一路跟着老马,用斜坡地雷炸鬼子的巡逻车,救老乡、拆兵站炸药,保住粮食!”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铁棱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块裹着油布的炸药包:“俺们用油布裹弹防湿!保定秋雨多,炸药受潮就炸不响,油布能挡雨;再做斜坡触发地雷 —— 用木板做斜坡底座,上面压块石头,鬼子的巡逻车一轧木板,石头就会砸响引信,专炸车轮!” 这主意是他从丘陵老乡 “滚石拦兽” 的法子得到的启发 —— 老乡们常用滚石拦野猪,现在改成地雷触发装置,正好适配斜坡地形。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铁棱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老马,去鹰嘴坡设地雷、救老乡;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清十八盘坡路障、炸机枪巢;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骡车驮干粮和急救包,丘陵路难走,骡马比独轮车稳,还能帮老乡驮伤号!”
保定的老石匠老魏带着四个后生赶来,每人手里都拿着把錾子,老魏的錾子头上还沾着石粉,是他凿了一辈子石头的家当:“十八盘坡的路障下有暗坑,鬼子藏了机枪手;腰站兵站的炸药引线连在门轴上,开门太急就会炸;俺们能帮着凿开暗坑,还能教你们拆炸药!” 后生们还扛着捆荆条,“这荆条能编伪装网,盖在重坦上,从远处看像堆灌木丛!”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丘陵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红薯饼(刚烤的,揣在怀里能暖手)、一袋炒盐(用油纸包着,防老乡们缺盐)、一副粗布绑腿(裹在腿上防碎石划伤),还有用茅草编的鞋垫,“丘陵碎石多,鞋垫能垫脚,少遭点罪!” 她还给老马缝了双新的布鞋:“老马兄弟,你这鞋底子都磨穿了,换上新的,赶车稳当点!”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丘陵,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斜坡地雷的零件 —— 是周铁柱教他们削的木板底座,每个都削得斜度一致,正好能卡在斜坡上。“俺们能帮着绑地雷!还能给重坦递荆条伪装网!”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裹了层防滑布,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重坦打滑,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十八盘坡赶,重坦的履带焊着铸铁防滑棱,棱尖闪着冷光,像给履带装了排小尖刀;车身盖着荆条伪装网,风一吹,荆条晃悠悠的,真像丛灌木丛。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时不时用錾子敲掉履带上的碎石:“周大爷这铸铁棱真管用!刚才过了段四十度的斜坡,没打滑;荆条网也隐蔽,鬼子的了望哨愣是没发现!”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老魏画的 “路障图”,每到一个拐弯就提醒:“前面是十八盘坡底,路障旁有暗坑,得先炸暗坑!”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老马往鹰嘴坡走。秋雨刚过,斜坡上的泥土又湿又滑,老魏的后生们用錾子在地上凿脚印,方便大家走。老马指着远处的巡逻车:“鬼子的巡逻车每半个时辰来一次,都是卡车,车轮宽,正好能轧到斜坡地雷!” 战士们立刻动手埋地雷 —— 老魏教他们把木板底座卡在斜坡中间,上面压块五十斤的石头,引信绑在木板下,只要车轮轧木板,石头就会往下滚,砸响引信。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十八盘坡底。五辆卡车横在路中间,车斗里装满了碎石,挡住了整个公路;坡上的暗坑里,鬼子的机枪已经对准了重坦,枪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炸暗坑!先把机枪手清了!”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的主炮 “轰隆” 一声,炮弹带着碎石飞向暗坑,暗坑瞬间被炸塌,里面的鬼子惨叫着被埋在石堆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