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去,再问问清楚,再听听那声音,给自己,也给孩子们,也给那些动摇的族人,再添一把活下去的柴火。
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到家萍家那同样低矮、但明显比自家草棚齐整些的土坯院墙外,就听见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院门虚掩着,虞玉兰探头望去,只见家萍的媳妇王玉兰正佝偻着腰,把一个沉甸甸的柳条筐往院里的独轮车上搬。
筐里装满了大小不一的红薯,有些还带着新鲜的泥土。筐沿上,赫然放着两个用笼布盖着、却依然能看出轮廓的白面馒头!
那雪白的颜色,在灰败的黎明里,刺得虞玉兰眼睛生疼,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分不清是饿还是别的什么。
“二嫂?!你咋这么早来了?快,快进屋!”王玉兰一抬头看见虞玉兰,吓了一跳,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几步抢过来,不由分说把她往屋里拉。
灶屋里弥漫着一股久违的、暖烘烘的食物香气——大铁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红薯稀饭。
这香气像一只温柔的手,瞬间攥住了虞玉兰饥肠辘辘的五脏庙。
“家萍呢?”虞玉兰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和期待。
“走了!后半夜就带着工作队几个人,悄无声地过河办事去了!”王玉兰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紧张又骄傲的神色,“临走前,他特意瞪着眼珠子嘱咐我好几遍,说:‘玉兰,你听着!我二嫂性子硬,骨头更硬!你看紧了,说啥也不能让她往河东去!一步都不行!’”她顿了顿,凑近虞玉兰,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激动,“家萍说,他听上面来的同志讲,形势好得很!
顶多……顶多再熬两年!就这两年!这天,就得翻个个儿!到时候,咱河西的地,想种麦子种麦子,想种稻谷种稻谷!再也不用看河东那些黑心肝的脸色!
二嫂,咱的好日子,在后头呢!”王玉兰的话语,伴随着灶膛里跳跃的、温暖明亮的火光,映照着她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
那些滚烫的字眼,像锅里滚热的红薯粥,带着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一股脑地倾注进虞玉兰冰冷绝望的心田,瞬间熨帖了她心底那几乎冻僵的寒冰。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河东与河西的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