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三刻,李长山敷着药膏的百会穴处渐渐发烫,浑浊的眼球忽然转动,盯着墙上的猎枪画像喃喃道:「黑子...黑子该喂了...」秋雁惊喜地轻唤:「大爷,黑子在您儿子家呢,吃得可好啦!」老人转头,目光聚焦在她脸上,嘴角微微牵动,这是就诊以来首次出现明确的眼神交流。梁大宽借着月光翻看秋雁的病案记录,见她在「病机」栏写着:「肾精亏虚为根,脾虚痰浊为标,脑髓失养、清窍被蒙,如老钟生锈,既有齿轮磨损,又有油污堵塞。」他忽然指着「治法」栏问:「为何不用麝香、冰片等峻猛开窍药?」
「大爷年高体弱,《用药心法》说『老年病多虚,治宜缓图』。」秋雁望着火塘里跳动的远志根,「此刻痰浊虽盛,但肾气已衰,若用峻猛药,如同在摇摇欲坠的老树上猛敲,反伤元神。不如以石菖蒲、远志轻清开窍,龟鹿二仙胶、熟地缓缓填精,佐以茯苓、白术健脾化痰,方合『补虚不忘泄浊,泄浊不忘护正』之意。」
梁大宽忽然闭目感应随身空间,只见人参精正驱动空间内的迷你药田,快速培育着石菖蒲和远志的幼苗,旁边悬浮着《脑髓论》残页,朱砂字迹在光雾中流转:「脑髓者,聚于高巅,赖肾气上充,脾气上输,若下虚上实,则灵机失用。」他睁开眼对秋雁说:「今后治脑病,可借百会穴贯通脑髓与经络,你看大爷的四神聪穴,针后气血如清泉上涌,正是此理。」
七天后复诊,李长山能认出儿子和猎犬黑子,虽仍有健忘,但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白腻舌苔退了大半,脉细滑中透出微弱的根气。秋雁背着药箱进山时,见他正坐在门槛上抚摸黑子的皮毛,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她取出新制的「还魂散」,用温蜂蜜水调成糊状:「大爷每天早饭后服一勺,这散子里加了核桃粉,补脑填髓如给老钟上润滑油。」
梁大宽站在旁边,看着秋雁给李铁柱讲解日常调护:「每天用手指梳头三百次,从百会到风池,如给脑髓按摩;多讲过去的猎故事,帮大爷唤醒记忆,如给生锈的齿轮滴润滑油。」他忽然望向自己的百会穴,微笑道:「人参精在随身空间里种了益智仁树,今后你的药膏可加入其果实,增强醒神效果。」
小雪前夜,李铁柱带着一篓新收的山核桃闯进诊室,却被梁大宽笑着拦住:「核桃留着给大爷打浆补脑,我们医人不收患者重礼。」秋雁趁机给老人检查,发现舌苔转为薄白,脉细弱但较前有力:「大爷肾精渐充,痰浊渐化,接下来需脾肾双补,巩固疗效。」她想起《黄帝内经》「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又取来脾俞、肾俞贴敷填精膏,「这里是先后天之本,护好脾肾,才能让脑髓如泉源般充盈。」
火塘边,梁大宽正在修订李长山的药方,秋雁凑过去看,见他在「加减」栏写着:「舌苔转薄,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仿补天大造丸意,健脾益气如给贫瘠的土地施肥;记忆稍复,加丹参15克、川芎12克,活血通络如给堵塞的脑络清淤——如老钟摆开始晃动,需稳其根基;夜寐欠安,加酸枣仁20克、柏子仁15克,养心安神如给夜幕中的灯塔添油。」她忽然想起人参精展示的《脑髓论》:「治痴呆之要,在填肾精、化痰浊、通脑络,三者缺一不可,如修古井,需清淤泥、补井壁、通泉眼。」
窗外,月光洒在药园的银杏树上,人参精正用须子卷着龟甲粉在火塘边写「填髓」二字,红籽的光影映在梁大宽百会穴的随身空间入口,像给这处神秘领域镀了层温润的光。秋雁摸着腰间装脑髓药的布袋,忽然明白,师父说的「填髓」,不仅是滋补脑髓,更是医者心中那份刚柔并济的仁心——面对渐趋枯萎的生命,既要有愚公移山的耐心,慢慢清除痰浊瘀血;也要有女娲补天的智慧,精心修补脾肾根基,让迟暮的灵魂在中医药的润泽中重新焕发生机。
冬至那日,秋雁在病案末尾画了幅画:老猎户坐在松树下,头上百会穴处飘着由龟甲粉、石菖蒲香组成的光雾,光雾中浮现出鹿、猎犬等记忆碎片,而他脚下的土地里,代表脾肾的幼苗正穿透冻土生长,根系与脑髓状的云朵相连。她在画旁写着:「治痴呆如修老钟,填髓非一朝一夕,乃滴水穿石;开窍非强行唤醒,乃拨云见日。当知脑髓空虚之处,必是脾肾亏虚之根,补泄之间,全在医者权衡如秤,虚实分寸必究。」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