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闽北山区笼罩在蒙蒙竹雾中,梁大宽立于武夷山天游峰巅,闭目感知内空间的震荡——千顷灵土上,闽药区的土行脉正泛着青黄色光晕,与川蜀黄连区、岭南藿香区形成三角共振。人参精的五缕须子悬浮眉间,须尖凝着水珠般的微光:“小友小友!闽北的‘湿热之毒’在竹林溪涧里呢!去年地肤子连通了川蜀燥湿脉,现在闽地的‘清利之性’也冒头啦!”
神识扫过新生成的“闽药培育区”,虚拟的竹林溪谷间,青石板上覆盖着腐叶与苔藓,溪水流过处泛着淡淡的药香——正是野生黄柏与茵陈的理想生境。手机震动,秋雁的视频传来参仙古医堂的艾草香:“建瓯笋农陈大叔来了,双脚烂了一年,总在竹林里挖笋,脚踝内侧溃烂流脓,西医说是‘下肢静脉炎’,挂抗生素半个月反而红肿加重……”画面切至诊室,六旬老人挽起裤腿,双小腿青筋暴露,内踝上方可见5cm×3cm的溃疡面,疮面暗红渗液,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触之温度偏高:“每天踩着湿泥挖笋,烂脚后用草药敷,结果烂成‘烂泥坑’,走路像踩碎玻璃。”
秋雁举起舌苔照片: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患处渗液黏腻,伴有口苦、小便短赤。梁大宽皱眉:“闽北地湿多竹,久处寒湿之地,湿热下注经络,气血壅滞,《外科大成》谓之‘臁疮’,俗称‘老烂腿’。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茵陈‘善清湿热’,正合此病机。”人参精的须子突然在屏幕上画出冒泡的竹溪:“小友小友!他的腿像泡在馊掉的笋汤里,黄柏是‘竹林清道夫’,茵陈是‘溪水过滤器’,能把腐臭的湿毒冲走!”
沿着布满青苔的竹林小径深入,腐竹与溪水的清冽中,一缕若有若无的“树皮苦味”飘来——那是黄柏特有的“清热之气”。在一片百年楠竹旁,人参精的须子突然绷直如剑,指向树干上剥落的黄褐色树皮:“看!这是‘川黄柏’,树皮厚而纵裂,内表面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本草经疏》说它‘苦能燥湿,寒能除热’,治湿热疮疡最妙!”梁大宽伸手轻叩树干,树皮剥落处露出的黄色内皮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指尖触碰便有黏滑的汁液渗出,凝成“燥”字状水痕——正是吸收了闽北竹林湿热的标志。
行至溪谷转弯处,一片低矮的草本植物在浅滩上摇曳——茵陈的嫩苗呈灰白色,叶片细密如绒毛,茎秆直立中空,顶端泛着淡绿色的花苞。人参精的须子卷住茎秆轻晃:“这是‘绵茵陈’,三月采收的嫩苗最善利湿,《本草拾遗》称其‘通关节,去滞热’,你看它的叶子像小羽毛,能把皮肤下的湿毒‘扫’出来!”连根拔起时,根部带出的泥沙在溪水中形成“渗”字漩涡,溪水竟瞬间清澈几分——正是茵陈“利湿退黄”的药性显化。
手机再次震动,秋雁的视频里,患者掀开衣襟,腹部可见大片湿疹,阴囊潮湿瘙痒:“烂脚开始只是小伤口,在竹林里泡久了,就像被霉竹笋腌过……”同步记录:大便黏腻、肢体困重、舌苔黄厚——典型“湿热瘀阻,络脉不畅”证。人参精的须子突然在屏幕上画出腐烂的竹根:“小友小友!他的腿是‘竹溪里的烂木头’,黄柏能‘刮掉腐皮’,茵陈能‘冲走腐浆’,就像给烂竹子剥去霉壳!”须尖点向黄柏的黄色内皮:“你看这颜色像熬浓的中药汤,专门‘洗’干净血管里的脏东西!”
梁大宽对着视频沉吟:“《疡科心得集》言臁疮‘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需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转向秋雁:“分‘清利通补四步法’:第一步,内服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黄柏10g(盐炒)、茵陈15g清下焦湿热,土茯苓30g、苦参12g解毒散结,加桃仁9g、红花6g、牛膝15g活血逐瘀;第二步,外用药用黄柏20g、茵陈30g、金银花30g煮水,晾至38℃左右冲洗疮面,黄柏的生物碱能抑制渗出,茵陈的挥发油可化解黏腻湿毒;第三步,隔姜灸疮面周围血海、三阴交穴,姜片的辛温能‘化’开瘀血,艾火的热力促进气血循环,如同给淤堵的河道开闸;第四步,用黄柏粉调凡士林敷疮,厚约0.3厘米,既能隔绝竹林寒湿,又可持续清热敛疮。”
人参精突然拽住梁大宽的袖口,须子指向患者腿上的青筋:“小友小友!他的血管像堵满淤泥的竹管,得加丹参和鸡血藤!丹参‘破宿血’,鸡血藤‘通经络’,就像给堵塞的竹管通竹节!”梁大宽点头:“对,《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丹参为调经活血之要药’,加丹参20g、鸡血藤30g,内服外洗同步通络,湿毒随瘀血而去。”
秋雁在药房调配内服汤药时,特意从内空间取出新鲜黄柏——内表面的黄色内皮在灵气中泛着荧光,掰断时发出“咔嗒”脆响,断面的纤维束如金丝般相连。“陈大叔,这碗药先闻三秒,黄柏的苦味能‘叫醒’你堵塞的血管,”秋雁递过陶碗,“就像给生锈的水龙头浇点润滑油,让气血重新流起来。”患者浅尝后砸舌:“比笋壳还苦,但膝盖以下好像有凉风吹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