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黔地药田泛着金荞麦的苦香,梁大宽正给新移栽的重楼幼苗浇灌灵泉,百会穴内空间突然传来地动山摇般的震颤。闭目神识沉入,只见原本局限在云贵高原的灵田如潮水般漫延,雪山、草甸、峡谷在金光中舒展——1000平方公里的内空间已化作立体药国,滇南的重楼塔、黔地的金荞浪、陇右的麻黄林各自闪耀,西北方的念青唐古拉山巅,一团跳动的朱红色光晕格外醒目。
人参精的五缕须子绷直如琴弦,尾端泛着新凝成的珊瑚红:“小友小友!内空间‘吞’了整个青藏高原呢!你瞧那雪山上的‘红珊瑚’,正是《晶珠本草》里的‘苏罗玛保’——红景天!它的根茎能抓着氧气往血管里钻,就像给憋闷的心脏开扇‘透气窗’!”须尖光点在虚拟地图上勾出冰川裂缝的轮廓,梁大宽腕间老山檀手串突然浮现出肉质叶片的纹路,连诊室里的丹参饮片都泛起了铁锈味的血气。
“秋雁,我去念青唐古拉山寻红景天,拉萨那位次仁大叔就交给你先诊。”梁大宽将晒干的重楼粉装入牛皮囊,手机屏幕正好弹出秋雁的消息——拉萨患者次仁,五十岁,牦牛养殖户,三个月前上山放牧后常感胸闷如压石,爬三层楼就气喘吁吁,西医诊断为“高原性心肌缺血”,舌紫暗苔白厚,脉细涩如细沙过筛。秋雁附了张舌苔照片:舌质紫暗得像风干的蓝莓,舌苔白腻似未化的雪原。
“记得拍红景天的肉质叶给我看!”秋雁对着视频晃了晃心电图报告,背景音里传来捣研藏红花的簌簌声,“他这是气虚血瘀,气血在血管里‘堵车’了,《藏药典》说红景天‘主肺痞气喘,活血散瘀’,估计得用根茎泡药酒才够劲儿。”
念青唐古拉山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在冲锋衣上,梁大宽攀至海拔五千米的冰川边缘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驻足——陡峭的岩壁阴面,一丛丛低矮植物贴着岩石生长:肉质叶片呈灰绿色,表面覆着细密的白色绒毛,如莲花般轮生在短茎上,下方的根茎红如玛瑙,一节节相连如珊瑚枝,表皮布满不规则的瘤状凸起,指尖轻触,竟传来微微的温热感。
须子突然卷住他的手腕,指向扎根岩缝的根茎:“看!这红通通的根茎像不像刚从血管里捞出的活血筋?切开后断面橙红,还有‘通脉纹’呢!”梁大宽戴上羊绒手套,小心撬起一块松动的片岩,一段成人拇指粗的根茎显露出来:表面附着的苔藓呈紫蓝色,正是高海拔强紫外线催生的“抗缺氧因子”,轻轻一掰,断裂处渗出暗红黏液,在空中凝成“通”字——这是火行之气与益气活血功效的显化。
沿着冰川融水形成的石径前行,在背风的凹地处,梁大宽发现了更茁壮的野生红景天:叶片厚实如多肉植物,叶脉间泛着金红色光泽,根茎足有手腕粗细,瘤状凸起紧密如齿轮,指尖刚靠近,叶片竟自动渗出露珠般的黏液,在阳光下折射出七色彩虹。人参精的须子绕着根茎转了三圈,须尖点向瘤状凸起的“气眼”:“小友小友!这些‘小气孔’专吸雪山精气,《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强体质,耐缺氧’,咱们老祖宗早用它抗高原反应!”
说话间,梁大宽将五株野生红景天移入内空间的“藏药区”,冰冷的灵土接触根茎瞬间,整个区域腾起朱红薄雾,与滇地的幽蓝、黔地的金黄遥相呼应,形成“火生土”的能量流转。须子突然指着市售伪品(菊科植物)的图片晃了晃:“假的根茎细长色浅,断面白色没纹路,就像晒枯的红柳枝,补气力道差远了!”
正午时分,秋雁的视频通话穿透雪山云雾。参仙古医堂的藏式屏风后,次仁大叔扶着藏式木椅喘息,手按左胸:“梁大夫,我放牧时总觉得心口被牦牛踩着,吸气吸不到底,晚上睡觉得垫高枕头……”镜头拉近,他的嘴唇紫绀如冻茄,指甲末端呈杵状膨大。
“这是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血在脉管里‘跑不动’了。”梁大宽的声音混着风雪呼啸,身后的红景天肉质叶在镜头前轻轻颤动,“红景天就像给血管派了个‘牦牛向导’,既能驮着氧气往缺氧的地方送,又能把堵住的‘雪块’扒拉开——您看这根茎的瘤状节,多像一个个小千斤顶,专门顶开血管里的瘀堵。”
人参精的须子突然“跳”上屏幕,用光点画出个堵塞的血管模型:“小友小友!他的心脏就像缺氧的牦牛群,红景天是‘雪山供氧队’!根茎里的‘红珊瑚’能抓着氧气往细胞里钻,叶片的‘小绒毛’还能扫掉血管壁的‘积雪’,让气血像雅鲁藏布江一样畅快流!”须尖点向模型中的瘀斑,“记住咯,治这种病要‘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光通瘀不补气,就像空车爬坡没劲儿!”
秋雁点头,提笔写下处方:“内服方用红景天15g(先煎)、黄芪30g、丹参20g、川芎15g、麦冬12g——红景天是君药,专补心肺之气、通血脉瘀堵;黄芪是‘补气大将军’,带着红景天往血管里冲;丹参、川芎是‘逐瘀小分队’,跟着扫掉血管里的‘冰块’;麦冬像‘润喉露’,防着补气药太燥。”她举起内空间新收的红景天饮片:“您看这切片,断面橙红有油点,凑近闻有股淡淡的松木香,煮出来的汤像红茶,喝着微涩但回甘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