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秦岭山脉,寒意已浸透了山林。梁大宽踩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攀登。百会穴内的1000平方公里空间,此刻像一幅动态的地理全息图,正西方向的淡绿色光点愈发密集,如同撒落在山间的翡翠碎屑。人参精的七缕须子在胸前轻舞,须尖朝着一处背风向阳的石坡频频颤动。
这地气里裹着股清冽的草木香!人参精的须子突然绷紧,指向一片布满苔藓的岩石缝隙。几株低矮的草本植物正贴着地面生长,细小的卵形叶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叶面深绿,叶背泛着淡淡的紫晕,茎蔓纤细,节上生根,顶端开着几朵淡紫色的小花,像缀在绿毯上的小星点。这就是薇衔!金须射出一道淡绿色光丝,将整株植物笼罩,蔷薇科的风湿清道夫,老辈人叫它鹿衔草,看着不起眼,却是风寒湿邪的克星!
梁大宽拨开覆盖的枯草,指尖轻抚薇衔的叶片,质地厚实带着细微的绒毛。这匍匐生长的姿态就是它的生存智慧!人参精用须子卷住一片叶子,叶背的紫色脉络像微型血管,你看这节上生出的不定根,能牢牢抓住岩石,就像给山体装了防滑垫,而它的淡紫色小花看似柔弱,却是耐寒的标志,就像在寒风中绽放的倔强精灵!他让梁大宽小心挖出整株植物,根系纤细却坚韧,带着湿润的泥土。这全草都能入药,尤其是叶片背面的紫色成分,藏着祛风除湿的能量,就像给冰冷的关节裹了层保暖膜!
全息图谱在空气中展开:薇衔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干燥全草。根茎短,密生细根。茎纤细,匍匐,长10~30cm,表面棕褐色,节上有不定根。叶为羽状复叶,小叶3~5片,卵形或倒卵形,长0.5~1.5cm,宽0.3~1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柔毛;叶柄细长。花单生于叶腋,花瓣5,淡紫色。气微,味微苦。《本草纲目》记载:薇衔,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人参精用须子沾了点叶片汁液,滴在内空间的检测仪上。屏幕显示:含黄酮类、三萜类、酚酸类、鞣质等成分。这些黄酮类物质就是抗风湿特种兵人参精晃出分子模型,你看这些环形分子像微型吸盘,能吸附关节里的风寒湿邪,而鞣质的收敛性就像给出血的伤口压上了纱布,既能止血又能消炎!他又让梁大宽观察茎蔓的韧性,这纤细却不易折断的茎蔓,就像它能疏通的经络,看似柔弱却暗藏力量,能把阻塞的气血重新理顺!
内空间的正西区域泛起淡绿色光浪,与其他光域形成新的能量循环。须子惊叹道:这薇衔的能量场与风湿痹证的病灶频率完美契合!屏幕上跳出分析:薇衔性味苦、涩,平,归肝、肾经,能祛风湿,强筋骨,止血,尤其擅长治疗风湿痹痛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以及各种出血证。就像给生锈的关节轴加了润滑剂,又像给松动的骨骼钉了固定钉!须子卷着薇衔轻笑,等会儿你就知道它治风湿有多灵!
师父!有位大叔关节疼得厉害,走路都费劲!秋雁的视频通话突然切入,镜头里的参仙古医堂暖意融融,与秦岭的寒冷形成对比。画面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到诊床前,左侧膝关节明显肿胀,像揣了个小皮球,走路时左腿不敢用力,每走一步都龇牙咧嘴,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他叫王铁山,是附近工地的看管员,这膝盖疼了快一年了,最近降温后越来越重!
镜头拉近,王铁山卷起裤腿,左侧膝关节红肿发亮,皮肤温度明显高于右侧,按压时他疼得叫出了声。刚开始只是阴雨天隐隐作痛,他说话时喘着粗气,后来发展到上下楼梯都困难,最近这半个月,早上起来膝盖硬得像石头,得活动半天才能迈开步,昨天晚上疼得整宿没合眼,胳膊肘也开始疼了,连端碗都费劲!他又活动了一下右手肘关节,屈伸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像生锈的门轴转动。
秋雁翻开病历本:患者长期在户外工作,风吹雨淋是家常便饭。一年前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未予重视。近半年症状加重,伴肘关节疼痛、僵硬。现症见:左侧膝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肘关节疼痛,活动时作响,腰膝酸软,遇寒加重,得温稍缓,伴有下肢乏力,偶有皮下瘀斑。您看他的舌头!秋雁举着手机照向患者舌面。
屏幕里,王铁山的舌质暗红,舌面覆盖着一层薄白苔,边缘有瘀点,像撒了把小红豆。秋雁,摸他的脉!梁大宽的声音从听筒传来。秋雁按住王铁山的手腕,感受片刻后说:脉象沉细而涩,像摸着沙子里的绳子,又沉又滞,重按才能摸到,跳得还不均匀!
让他抬抬左腿,试试能不能伸直。梁大宽指示道。王铁山咬着牙使劲抬腿,膝盖最多只能弯到90度,再想伸直就疼得直咧嘴,肘关节也是如此,弯曲时无法摸到肩膀。这是风湿痹证里的痛痹,合并着瘀血!秋雁恍然大悟,长期在寒湿环境里工作,风寒湿邪侵入关节,导致经络阻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加上他年纪大了,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就像年久失修的机器,零件磨损又遇着潮湿生锈!王铁山急得直拍大腿:梁大夫快想想办法!工地上离不开人,我这腿再不好,饭碗都保不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