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魏王宫。
“废物!一群废物!”
一声暴怒的咆哮如同惊雷,猛地炸响,震得殿内侍立的宦官和宫女们浑身一颤,几乎要跪伏下去。
曹丕猛地从王座上站起,一把将手中那份来自南线的紧急军报揉成一团,狠狠地砸向丹陛之下。
绢帛纸团滚落到几位重臣脚边,无人敢去拾取。
他脸色铁青,胸膛因愤怒而剧烈起伏,原本还算俊朗的面容此刻显得有些扭曲。
那双继承了其父曹操几分锐利的眼睛,此刻燃烧着熊熊怒火,扫视着阶下鸦雀无声的群臣。
“趁火打劫?坐收渔利?这就是你们给孤出的好主意!”
曹丕的声音因愤怒而尖刻,“汉中!上庸!孤派了十万大军!结果呢?被那张飞莽夫、陈到小儿打得灰头土脸地退回来!折损钱粮无数,寸功未立!”
他猛地指向南方:“好,就算汉中难啃,那东线呢?孙权吕蒙不是自诩江东俊杰,偷袭荆州,逼得关羽差点授首吗?”
“怎么刘备病秧子还没死透,他们就和蜀中那群村夫握手言和了?夷陵!夷陵啊!那是扼守三峡的咽喉!就这么轻飘飘地划给刘备了?”
曹丕越说越气,几步走下丹陛,靴子踩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发出清脆而令人心悸的声响。
他走到跪伏最前的几位老臣面前,几乎是吼叫着:
“说话!都哑巴了吗?当初是谁信誓旦旦,说蜀吴必成死仇,我大魏可坐山观虎斗,伺机取利!”
“如今呢?孤只看到他们转眼就又凑到了一起!我大魏十万大军劳师动众,死伤士卒,耗费粮秣,最后就看了个笑话!天下人会如何嘲笑孤?嘲笑我大魏?!”
群臣头埋得更低,噤若寒蝉。
几位当初主张出兵的谋臣,如刘晔等人,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曹丕的怒火如同实质的鞭子,抽打在每个人的神经上。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冷静,甚至略带一丝沙哑的声音响起,在一片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
“大王,息怒。”
众人微微侧目,只见出声者乃是官居丞相长史的司马懿。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般惶恐,只是微微躬身,神色平静如水,仿佛眼前这场雷霆之怒与他无关。
曹丕猛地转头,锐利的目光如刀般刺向司马懿:“息怒?仲达,你告诉孤,如何息怒?孤的宏图大略,就被这群无能之辈和反复无常的小人给毁了!”
司马懿缓缓直起身,迎向曹丕的目光,不卑不亢:“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汉中、上庸之地,本就易守难攻,蜀军新得,士气正旺,又有诸葛亮调度、张飞陈到等骁将,一时难以攻克,并非全然意外。”
“那东吴呢?孙权那条碧眼老狗!吕蒙那个短命鬼!陆逊那个黄口小儿!他们竟敢耍弄于孤!”
曹丕的怒火显然更集中在东吴的“背叛”上。
“大王,”司马懿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东吴并非耍弄大王,他们只是…做出了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他微微上前半步,分析道:“夷陵之战,陆逊虽败,然蜀汉亦无力东进。刘备病重,蜀军主力需回防汉中应对我军,此乃东吴心知肚明之事。与其与我大魏虚与委蛇,独自承受蜀汉未来的全部复仇怒火,不如趁蜀汉亦需喘息之机,暂时媾和。”
“拿下夷陵,对蜀汉而言,是夺回了一个报仇的跳板,但对东吴而言,不过是暂时退还了部分战利品,却换来了边境的暂时安宁和应对我大魏的战略主动。此乃孙权之狡黠,亦是无奈之举。”
曹丕冷哼一声,但怒气似乎稍减,显然在听司马懿的分析:“无奈之举?我看他是鼠目寸光!就不怕刘备缓过气来,第一个拿他开刀?”
“怕,所以他更需此时媾和。”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王,您细想,蜀汉如今真正核心是谁?是那卧病在床的刘备?还是那尚显稚嫩的刘禅?非也,乃是诸葛亮,以及新近崛起的陈到、稳固后方的赵云等辈。诸葛亮乃谨慎之人,深知国力差距,短期内必以稳守为上。此次媾和,正合其意。”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观点:“况且,大王,蜀得夷陵,看似如虎添翼,实则…或许是另一道催命符。”
“哦?”曹丕挑眉。
“夷陵乃险地,亦是一块飞地。蜀汉欲保夷陵,则需分兵驻守,粮草补给需逆长江而上,耗费巨大。此地将持续消耗蜀汉本就不丰的国力。”
“更重要的是,此地如同一根硬刺,深深扎在东吴的喉咙里!孙权今日忍痛吞下,他日稍有机会,必欲拔之而后快!吴蜀之盟,因利而合,必因利而散。夷陵,就是他们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裂痕和猜忌之源!”
司马懿的声音不高,却句句敲在曹丕和殿内众臣的心上。
原本惶恐的气氛,渐渐被一种深思所取代。
曹丕负手来回踱了几步,沉吟道:“仲达的意思是…他们这盟约,脆如薄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