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影视基地的午后,日头悬在半空,像个烧红的火球,连风吹过都带着燥热的温度。
温月眠刚结束一场庭院争执戏,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含着泪转头,阳光恰好落在她眼底,导演喊“卡”时,特意补了句:“月眠,眼神很到位,但下次注意别让阳光直射太久,你眼睛还没好透。”
话音刚落,助理小林已经提着定制的银色保温箱快步跑过来,脚步踩在发烫的石板路上,带起一阵热浪:“月眠姐,快过来!这边我提前支了双层遮光棚,比别处低三度!”
她伸手扶住温月眠的胳膊,指尖触到她的小臂,忍不住皱眉,“怎么这么烫?是不是晒着了?”
小林把她拉到休息棚最内侧的角落——这里不仅挂了两层加厚遮光布,棚顶还装了两台静音冷风机,出风口对着温月眠的方向,吹出来的风带着淡淡的薄荷香。
她先从保温箱里拿出一块折叠整齐的真丝方巾,边角用银线绣着细小的月亮图案,正是温月眠名字里的“月”。方巾中间裹着一个小号冰袋,温度刚好在15℃左右,是医生建议的眼部冷敷最佳温度。
“来,轻轻敷上,别压着眼睑。”林姐小心翼翼地把方巾敷在温月眠的眼周,又从保温箱里拿出一个陶瓷杯,杯身印着沈衣川工作室的logo,里面是温凉的枸杞菊花茶,茶水里飘着两颗去核的红枣。
杯壁上贴着一张手写便签,是沈衣川的字迹,笔锋清隽又带着点刻意的圆润——怕她看不清,特意把字写得比平时大了些:“今日份提醒:1. 每30分钟远眺一次,盯着远处的梧桐树看;2. 忌揉眼,眼周痒了让小林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3. 菊花茶温饮,别让小林偷偷加冰。”
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旁边打了个红色的叉,还画了个小小的眼睛,配上一句“眼睛要乖乖的”。
温月眠看着便签笑出声,指尖摩挲着纸边——这是沈衣川去国外拍戏前,提前写好二十多张给林姐的,每天让她换一张贴在杯子上,连日期都标注好了。
她刚把便签折好,塞进手机壳内侧,那里已经夹了五张,都是这几天的“每日提醒”,口袋里的手机就震了震,专属提示音是沈衣川特意录的:“温月眠小朋友,你的沈先生发来消息啦,快查收!”
解锁手机,置顶聊天框里,沈衣川十分钟前发了一条消息,附带三张照片。
第一张是他的自拍:穿着复古黑色燕尾服,领口的银线刺绣在光线下闪着细闪,是中世纪贵族的造型。
他没看镜头,侧脸对着古堡长廊的彩色玻璃窗,阳光透过玻璃,在他下颌线处投下一块淡紫色的光斑,眼尾贴着一小片银灰色的假伤疤,却被他眼底的笑意柔化了凌厉。
第二张是他对着镜子拍的手腕:上面戴着一串她送的沉香木手串,是她去年在云南旅行时,特意找老匠人定制的。
每颗珠子直径12毫米,大小刚好贴合他的手腕,上面都刻着一个极小的“眠”字,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手串旁边,是一块淡粉色的膏药,贴在他的腕骨处。
第三张是一张远景:古堡的花园里,种着一片白色的玫瑰,花瓣上还带着露珠,配文是:“刚收工,路过花园看见白玫瑰,想起你去年生日,抱着花站在我家花园里,风把你的头发吹到脸上,你用手拨头发时,花瓣掉了你还皱着眉捡起来,说‘这是沈先生送的,不能丢’。
长廊的光像你复查那天,医院走廊窗户外的晨光,软得能掐出水。
手串戴着,没摘,拍打戏时让道具组把剑的重量减轻了,没磕着。腕上的膏药是医生给的,就是勒了一下,不疼。”
温月眠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着那张手腕照,想起他出发前,她把手串套在他手腕上时,他笑着说“这要是拍戏磕坏了,你可得赔我一个一模一样的”,她当时还嗔他“财迷”,现在看他连打戏都特意让道具组调整道具,心里像被温水泡过,软乎乎的,连带着眼周的酸胀都轻了些。
她刚想打字回复“手串没磕着就好,膏药记得按时换,别沾水。
我今天拍外景,林姐全程举反光板,还把我的戏服领口改大了些,风一吹就能凉快些,没让太阳晒到眼睛”,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沈先生”三个大字,附带一个跳跃的小头像——是她用他的侧脸照做的,特意加了个粉色的蝴蝶结特效。
她立刻接起,把手机支在保温杯旁,调整角度时特意往遮光布深处挪了挪,确保自己的脸完全在阴影里,只让头顶的小台灯照在发顶,这样屏幕里的光线柔和,不会刺激到他的眼睛。
屏幕里瞬间出现沈衣川的脸,他刚卸了一半妆,眼尾的特效妆还没擦干净,黑色的油彩顺着眼尾往下晕了一点,像化了的眼线,却丝毫不显凌厉,反而添了几分破碎感。
他身后是古堡的化妆间,木质的梳妆台上摆着几个金属盒子,里面装着他的戏服配饰,墙上挂着一件深红色的披风,边缘绣着金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梅煮酒,镜头内外都是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青梅煮酒,镜头内外都是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