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的寒意尚未散尽,京城的初春已透出几分躁动。护城河的冰层渐渐消融,露出底下浑浊的流水,汩汩有声,仿佛预示着暗流的涌动。青囊阁庭院里那几株老梅已然开败,嫩绿的新叶尚未抽芽,光秃秃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带着一种风雨欲来的沉寂。
自贾世清伏法,朝堂经历了一番不小的震荡。空出的吏部侍郎之位,如同一块滴着油的肥肉,引得无数双眼睛窥伺,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暗处角力。这场风波,远未因一个贪官的倒台而平息,反而因其留下的权力真空,掀起了更为隐秘、却也更加凶险的波澜。而这波澜,不可避免地,开始向着那看似已远离漩涡中心的青囊阁蔓延而来。
这日午后,阳光稀薄,空气中还带着料峭的春寒。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青囊阁多日来的宁静。
来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白净,三绺长须修剪得整整齐齐,身着簇新的宝蓝色湖绸直裰,外罩一件玄色暗纹鹤氅,步履从容,气度俨然。他身后跟着两个青衣小帽的随从,手中捧着几个锦盒。此人便是新近被擢升为通政司右参议的官员,姓吴,名仁瑾。
“宋大夫,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吴仁瑾未语先笑,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亲热,径直走入堂内,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扫过在一旁整理医案的沈云棠。
宋青书放下手中的药杵,起身相迎,神色平淡:“吴大人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他与此人素无往来,仅闻其名,知他是近期在吏部侍郎空缺的争夺中,颇为活跃的人物之一,据说背后有某位阁老的支持。
“见教不敢当,”吴仁瑾哈哈一笑,示意随从将锦盒放在桌上,“听闻宋大夫医术通神,仁心仁术,吴某钦佩不已。今日冒昧前来,一则是为结识高贤,二则嘛……”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掠过沈云棠,笑意更深,“也是听闻沈小姐贤淑聪慧,持家有方,特来拜会。”
锦盒打开,里面是两支品相极佳的老山参,一套官窑的青瓷茶具,还有一匣子圆润饱满的南海珍珠。这份“见面礼”,不可谓不重。
沈云棠放下医案,走上前来,与宋青书并肩而立,神色平静如水:“吴大人厚礼,妾身与夫君愧不敢当。青囊阁乃清静行医之地,当不起大人如此抬爱。”
吴仁瑾仿佛没有听出她话中的疏离,自顾自地在客位坐下,捋了捋长须,叹道:“宋大夫,沈小姐,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如今朝中局势,想必二位也有所耳闻。贾世清之流虽已伏法,然余毒未清,正需我等同心协力,涤荡乾坤,匡扶社稷啊!”
他话语慷慨,眼神却闪烁着精明的光:“吴某不才,蒙圣上恩典,同僚抬爱,暂居现职。然欲行大事,需有良才辅佐。宋大夫医术高明,名动京城,若愿为国效力,吴某可在太医院或惠民药局,为大夫谋一席之地,也好施展抱负,普惠万民。至于沈小姐……”他看向沈云棠,意味深长,“听闻小姐与已故的沈故园沈大人,乃是父女?沈大人当年蒙冤,实乃贾贼构陷,令人扼腕。若小姐有心,吴某或可代为周旋,奏请朝廷,为沈大人追复原职,谥号,以慰忠魂,亦全小姐孝道。”
话语如绵里藏针,诱惑与压力并存。他看中的,不仅是宋青书的医术声望可为他增添“礼贤下士”的美名,更是沈云棠作为“忠良之后”的身份可能带来的清流舆论支持,以及……或许还有沈故园旧日可能留下的人脉或隐秘?
宋青书眉头微蹙,正欲开口,沈云棠却轻轻按了按他的手背,上前一步,对着吴仁瑾敛衽一礼,声音清晰而坚定:
“吴大人美意,妾身与夫君心领。然先父一生,但求问心无愧,身后哀荣,并非他所愿,亦非妾身所图。至于夫君,志在悬壶济世,于市井间为百姓解除病痛,便是其抱负所在。太医院、惠民药局虽好,却非其愿。宦海风波,非我等山野之人所能涉足,还请大人见谅。”
她的话语不卑不亢,直接将那看似锦绣的前程与沉冤得雪的诱惑,轻飘飘地推了回去,同时也划清了界限——青囊阁,不参与任何派系争斗。
吴仁瑾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呵呵笑道:“沈小姐高洁,宋大夫淡泊,令人敬佩。既如此,吴某也不便强求。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若有似无的警示,“如今时局纷乱,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时,并非你想置身事外,风波就不会找上门来。二位还需……早做打算才是。这些薄礼,权当吴某一点心意,还望笑纳,日后也好常来常往。”
这便是要以礼开路,强行建立联系了。
宋青书此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拒绝:“大人厚赐,青书实不敢受。医者有医者的规矩,无功不受禄。青囊阁虽小,尚能自给自足。大人请回吧。”
接连被拒,吴仁瑾脸上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在宋青书和沈云棠脸上逡巡片刻,冷哼一声:“既然如此,吴某告辞。只望二位……好自为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