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将尽,东方既白。
沈青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铁窗外,启明星正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着清冷的光。她靠在冰冷的石墙上,望着那一缕微光,心中却异常平静。
这是她被关入天牢的第三十七日。
初入狱时,那些昔日对她阿谀奉承的官员们纷纷变脸,审讯、逼供、恐吓,无所不用其极。狱中阴暗潮湿,鼠蚁横行,每日只有一餐发馊的牢饭。但她从未屈服。
“沈姑娘,用些热水吧。”牢门轻响,一个年老的狱卒端着一碗热水走了进来,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和。
沈青君微微一愣。这些日子,除了偶尔前来探望的贴身侍女云袖,狱卒们对她多是冷眼相待。这老狱卒姓张,平日里最为沉默寡言,今日却像是换了个人。
“多谢张伯。”她接过热水,轻声道谢。
张伯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姑娘再忍耐片刻,天就快亮了。”
这话中有话,沈青君听出来了,但她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多问。这些日子,她早已学会了在绝境中保持耐心与希望。
热水下肚,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她整理着身上已经有些发皱的衣裙,即便身处囹圄,她依然每日梳理整齐,保持着世家女子应有的体面。
天色渐明,牢房外的走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伯迅速收起碗,退到一旁,垂首而立。
几个身着绯色官服的官员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过来,为首的是刑部侍郎周明达。沈青君认得他,他是当朝首辅杨国忠的门生,这些日子没少对她施压。
然而今日,周明达的脸上却堆满了笑容,与往日的冷峻判若两人。
“开门,快开门!”他催促着狱卒。
牢门打开,周明达躬身行礼:“沈姑娘,委屈您了。经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司会审,现已查明,您是被奸人诬陷。皇上下旨,即刻释放您出狱,恢复一切名誉。”
沈青君静静地看着他,没有惊喜,也没有激动,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是谁诬陷的我?”她平静地问。
周明达面露难色,支吾道:“这个...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是杨国忠杨首辅吧?”沈青君直接点破。
周明达脸色顿时煞白,急忙摆手:“姑娘慎言!杨首辅是朝廷重臣,怎会...”
“周大人不必紧张,”沈青君淡淡一笑,“我随口一说罢了。”
她缓缓站起身,由于多日不见阳光,眼前一阵发晕,但她很快稳住了身形,步履从容地走出了这间囚禁她三十七天的牢房。
走过长长的走廊,两旁牢房中的囚犯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有羡慕,有嫉妒,也有希望。沈青君心中轻叹,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罪犯,又有多少是像她一样被冤枉的呢?
天牢大门缓缓打开,刺眼的阳光照射进来,沈青君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待眼睛适应了光线,她看见门外站着黑压压的一群人。
“小姐!”云袖第一个冲了上来,抱着她泣不成声。
沈青君轻轻拍着云袖的背,目光却越过她,看向她身后的人们——有沈家的老仆,有与她交好的世家子弟,还有许多她意想不到的人。
“青君,受苦了。”一个温润的声音响起,靖王赵琛走了过来。他身着紫色亲王常服,眉目间带着怜惜与欣慰。
沈青君正要行礼,却被他伸手扶住:“不必多礼。这些日子,让你受委屈了。”
“多谢王爷相助。”沈青君诚恳地说。她心知肚明,若非靖王在朝中周旋,单凭她沈家之力,难以如此快地平反冤屈。
靖王轻轻摇头:“非我一人之功。是你平日广结善缘,危难时刻,自有八方来援。”
话音刚落,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沈姑娘!”
人群分开,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汉子快步走上前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恩人!您终于平安出来了!”
沈青君仔细一看,认出这是城西的豆腐郎李老四。去年他的女儿得了怪病,无钱医治,是沈青君出资请医送药,救回了那孩子的性命。
“李大哥快请起,”沈青君连忙示意云袖扶他起来,“小事一桩,何必行此大礼。”
李老四却不肯起身,哽咽道:“姑娘可能不记得了,但对我们这些小民来说,姑娘的恩情如同再造。听说姑娘蒙冤入狱,我们这些受过您恩惠的人,联名上书,求朝廷还您清白!”
他转身指向身后,沈青君这才注意到,远处还站着许多布衣百姓——有她曾帮助过的穷苦书生,有她施粥救济的灾民,有她出资修建的学堂中的学子...
“我们都在刑部衙门外跪了三天了!”一个老妇人抹着眼泪说,“老天有眼,终于让姑娘洗清冤屈了!”
沈青君喉头哽咽,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她从未想过,自己随手所做的那些善事,竟在危难时刻成为了救命的稻草。
靖王轻声解释道:“这些百姓联名上书,惊动了皇上。皇上亲自过问此案,下令三司会审,这才查清了真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