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阴雨将潞州城浸泡在一片湿冷之中。雨水冲刷着战火留下的焦黑痕迹,混合着泥土与未干的血迹,在街巷间流淌成一道道污浊的溪流。城东临时搭起的伤兵营里,呻吟声此起彼伏,与雨声交织成一曲乱世悲歌。
沈青岚穿梭在简陋的床榻间,为伤员换药喂食。连月的操劳使她瘦得脱了形,原本合身的衣裙如今显得空荡荡的。左肩的箭伤仍在作痛,每逢阴雨天便隐隐发作,但她从不停下脚步。
“夫人,您歇歇吧,这里交给我们就好。”一个帮忙的妇人看不下去,轻声劝道。
青岚摇了摇头,俯身查看一个年轻士兵腿上的伤口。那伤口已经化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拿热水和剪刀来,腐肉必须清除。”
正当她准备动手时,伤兵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眼神惊恐:“不要截我的腿!我娘还指望我回去种地呢!”
青岚心中一痛,柔声安慰:“放心,只是清理伤口,不会截肢。你相信我。”
士兵半信半疑地松开手,青岚利落地操作起来,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当她终于处理完伤口,直起身时,一阵眩晕袭来,险些站立不稳。
“夫人!”一双手及时扶住了她。
青岚回头,见是丈夫陆文轩,勉强笑了笑:“不碍事,只是起得太急。”
文轩眉头紧锁,目光落在她苍白如纸的脸上:“你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再这样下去,敌人没打来,你自己先倒下了。”
“那么多伤患需要照顾,我如何能休息?”青岚望着满营的伤员,声音低沉,“他们为守城付出这么多,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文轩叹了口气,知道劝不动她,只好将手中的书信递上:“京城来的消息,不太好。”
青岚接过信纸,越看心越沉。京师已于十日前陷落,皇上与后宫嫔妃自焚殉国,北狄大军正分三路南下,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太子如今在何处?”她急问。
“已安全抵达金陵,正在重组朝廷。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肯听从调遣。”文轩压低声音,“更糟的是,南方也开始乱了。”
“什么意思?”
“饥民暴动,盗匪四起,不少州县已不受朝廷管控。”文轩神色凝重,“有人趁乱招兵买马,意图割据一方。”
青岚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外患未平,内乱又起,这摇摇欲坠的江山,还能支撑多久?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临时搭建的营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青岚望着帐外连绵的雨丝,忽然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句诗:“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时的她,尚是闺中少女,虽能体会诗句中的苍凉,却终究隔着一层。如今亲历乱世,方知那七个字里,包含着多少血泪与无奈。
“报告将军、夫人!”一个探马冒雨冲进营帐,“城外三十里处发现大量流民,正往潞州方向而来,估计有上万人!”
文轩与青岚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
“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流民?”文轩问道。
“北狄军队洗劫了沿途村庄,见人就杀,他们是拼死逃出来的。”探马声音哽咽,“其中大半是妇孺老弱,状况...很不好。”
青岚立即起身:“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夫人三思!”一旁的副将急忙劝阻,“上万流民入城,粮食立刻就会告罄。何况难保其中没有混入北狄奸细。潞州刚经历大战,再也经不起任何风波了!”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青岚静静地问。
“紧闭城门,让他们自行往南方去。”
青岚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冰冷的雨水随风扑到她脸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我记得,”她轻声说,声音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营帐,“三个月前,我们也曾是流民中的一员。那时若没有沿途州县施以援手,我们早已曝尸荒野。”
营帐内一片寂静。
“今日我们若紧闭城门,与当日那些冷眼旁观者有何区别?”青岚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潞州城之所以能守住,靠的不是高墙深池,而是人心。今日我们若弃这些同胞于不顾,他日谁还会来救我们?”
她走到文轩面前,坚定地说:“开城门。粮食不够,就从我的份例中扣;住处不够,就开放官衙和富户空宅;怕有奸细,就加强巡查。但绝不能见死不救。”
文轩注视妻子良久,终于点头:“就依夫人所言。”
命令传下,潞州城门缓缓打开。当第一批流民相互搀扶着走进城内时,青岚站在雨中亲自迎接。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如同被暴风雨摧残后的浮萍,无根无依。
一个老妇人刚踏入城门便晕倒在地,青岚急忙上前将她扶起,喂她喝水。老妇人缓缓醒来,看见青岚,浑浊的眼中流下泪水:“菩萨...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青岚心中酸楚,柔声道:“老人家,到这里就安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