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寒山寺的清晨总是一样的。
寅时三刻,钟声准时响起,穿过薄雾,透过窗纸,将沈青瓷从睡梦中唤醒。她睁开眼,望着头顶素色的帐幔,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不知身在何处。随即,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已经不是赵家的少奶奶,而是寒山寺中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
“姑娘,该起身了。”云袖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轻而恭敬。
沈青瓷应了一声,起身更衣。还是那身月青色素面长衫,腰间系一条淡青色丝绦,再无其他饰物。她坐在镜前,看着镜中那张略显苍白的面容,忽然想起从前在赵家时,每日晨起梳妆,总要费上大半个时辰。胭脂水粉,珠钗步摇,哪一样不是精挑细选?如今想来,竟觉得有些可笑。
“姑娘今日气色好些了。”云袖一边为她梳理长发,一边轻声说道。
沈青瓷淡淡一笑,没有接话。气色好不好,于她而言,早已不重要了。
走出厢房,晨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胸中那股郁结似乎松动了几分。廊下已有三三两两的女居士向着大雄宝殿走去,个个面色平静,步履安稳。她跟在她们身后,不发一言。
大雄宝殿内,烛火通明,檀香袅袅。僧众已齐集殿内,居士们则安静地跪坐在后排的蒲团上。沈青瓷还是选了那个角落的位置跪下,抬头望着殿中那座巨大的金身佛像。佛依然低垂着眼帘,嘴角似笑非笑,但那神情今日看来,似乎多了几分慈悲。
钟声停歇,鼓声响起,早课开始了。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主持方丈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众僧随之诵经。
沈青瓷机械地跟着众人叩拜、起身,嘴唇微动,念着那些她尚未完全理解的经文。她的心思还是容易飘远,但与前几日不同,她开始有意识地拉回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当下的诵经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当诵到《心经》这一段时,她忽然停了下来。五蕴皆空?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些构成人身心的五种要素,都是空的?那她的痛苦呢?她的屈辱呢?她的不甘呢?难道也都是空的?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里明明还隐隐作痛,怎么会是空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诵经声继续着,如流水般漫过她的疑惑。她蹙着眉,努力理解着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色就是物质现象,空就是空性,这两者怎么会是相同的呢?
早课结束后,天色已大亮。沈青瓷随着人群走出大殿,心思还停留在《心经》的那些句子上。她用过早斋,便照例前往藏经阁。
今日的藏经阁比往常热闹些。慧明师父正在指导几个小沙弥整理经书,见她来了,微微点头示意,指了指西侧那排书架:“今日继续整理《华严经》,有几卷需要重新抄录。”
沈青瓷施了一礼,便走向那排书架。她爬上梯子,小心地取下一卷《华严经》,发现确实有几页已经破损严重,字迹模糊不清。
“师父,这几页需要重新抄写。”她将经卷拿给慧明师父过目。
慧明师父仔细看了看,点点头:“那就麻烦女施主了。抄经之具在那边桌上。”
沈青瓷走到靠窗的书桌前,铺开宣纸,磨墨润笔,开始一笔一画地抄写起来。这是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讲述的是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最终证入法界的故事。
她抄得认真,不知不觉已抄了数页。当抄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一段时,她的笔顿住了。
这句话她前几日也看到过,但今日重抄,感受又有所不同。妄想执着...她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忽然想起昨日慧远方丈讲的“钟鼓之声不留”的道理。
是啊,她之所以痛苦,不就是因为妄想执着吗?妄想赵明轩会爱她一生一世,执着于赵家少奶奶的身份,妄想京城众人的羡慕眼光永远不变...当这些妄想破灭,执着落空,痛苦便如影随形。
她继续抄写,接下来的经文更是直指人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她的手微微颤抖起来。原来一切外境,都是自心所造。她的幸福是自心所造,痛苦也是自心所造。既然如此,她岂不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从而改变所处的世界?
这个念头让她既惊且喜,仿佛在漫长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女施主似乎有所领悟。”慧明师父不知何时来到了她身边。
沈青瓷放下笔,恭敬地施了一礼:“多谢师父前日指点。弟子愚钝,今日才略有所悟。”
慧明师父微微一笑:“悟与不悟,皆有时节因缘。不急不缓,正好。”
他看了看她抄写的经文,点头赞许:“字迹工整,心念专注,这是好事。抄经不在多,而在每一笔都安住当下。如此,经中真义自然显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