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瓷若有所思。安住当下...这不正是她最缺乏的吗?她的心总是游离在过去的痛苦和未来的恐惧中,很少真正安住在当下这一刻。
午斋钟声响起,她向慧明师父告辞,走出藏经阁。阳光正好,洒在庭院里的青石板上,温暖而不炙热。她放慢脚步,感受着阳光照在身上的温度,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声,忽然觉得这一刻,就很好。
用过早斋,她照例回到自己的小院休息。但今日,她没有像往常那样沉浸在回忆或自怜中,而是取出一卷《金刚经》,静静地读了起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经文她早已熟记于心,但今日读来,却有了更深的体会。是啊,世间万事,都如梦境般虚幻,如泡沫般短暂,如露水般易逝,如闪电般迅疾。既然如此,她又何必执着于那些已经逝去的梦境呢?
她想起赵明轩,那个她曾经深爱过的男子。他的容颜在她记忆中已经开始模糊,那些甜蜜的誓言也如风中的余音,渐渐消散。她忽然意识到,她执着的或许不是他本人,而是自己心中构建的一个幻象。
下午,她继续在藏经阁抄经。这一次,她更加专注,每一笔都力求端正,每一个字都默念于心。奇怪的是,当她全神贯注于抄经时,心中的烦恼似乎暂时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得的平静。
晚课时分,她再次踏入大雄宝殿。烛火依然,檀香依旧,但她的心境已与早晨不同。当诵经声响起,她不再机械地跟随,而是试着去理解每一句经文的意义。
“愿我以一切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回向一切众生...”
当诵到回向文时,她忽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这些日子以来,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几乎忘记了这世上还有那么多受苦的众生。她的那点委屈,与众生无量的苦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晚课结束后,她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跪在蒲团上,静静地望着佛像。烛光在佛面上跳跃,那低垂的眼帘似乎正慈悲地注视着她。
“佛菩萨,弟子愚昧,被情爱蒙蔽,被执着束缚,痛苦不堪。愿佛菩萨加持,让弟子早日看破放下,得大自在。”她低声祈愿,眼中不由自主地涌出了泪水。
但这一次的泪水,不再是自怜自艾的苦泪,而是一种释然和解脱的泪水。
走出大殿,月色正好。清冷的月光洒在寺院的白墙青瓦上,宛如铺了一层薄霜。她独自走在回厢房的路上,脚步轻缓,心境平和。
回到房中,云袖已经备好了晚斋和热水。见她面色平静,眼中甚至带着一丝久违的光彩,云袖惊喜地问道:“姑娘今日似乎心情不错?”
沈青瓷微微一笑:“读了些经书,明白了一些道理。”
她用罢晚斋,沐浴更衣后,并没有立即就寝,而是坐在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今夜是满月,月华如练,清辉洒满庭院。那几株瘦竹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随风轻轻摇曳,别有一番禅意。
她取来纸笔,在月光下缓缓写道:
“梵唱清音洗客心,妄念纷飞何处寻?但看月照千江静,方知波涌自源深。”
写罢,她轻轻吹干墨迹,将诗笺折好,收入匣中。这首小诗虽不工整,却是她此刻心境的真实写照。
是啊,妄念如波,但波的源头还是那颗心。若心能如月照千江般清明平静,妄念自然无处滋生。
这一夜,她睡得格外安稳。梦中,她不再是那个被抛弃的沈青瓷,而是一个自在的行者,漫步在青山绿水间,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次日清晨,钟声照常响起。她睁开眼,没有即刻起身,而是静静地听着钟声在群山间回荡,一声接一声,沉厚悠长。那钟声仿佛直接敲在她的心上,震碎了最后一点执着的硬壳。
起身更衣后,她再次走向大雄宝殿。今日的早课,她全程专注,没有一丝分心。当诵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时,她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蕴皆空,不是说五蕴不存在,而是说它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她的身体在变化,感受在变化,思想在变化,行为在变化,意识也在变化。既然如此,那个所谓的“我”又在何处?那个受痛苦的“我”是真的存在吗?
这个领悟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她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她忽然明白,她一直牢牢抓住的那个“我”——那个被伤害、被辜负的“我”,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一个由各种因缘暂时和合而成的假象。
早课结束后,她找到慧明师父,恭敬地请教:“师父,昨日读经,对‘五蕴皆空’有所不解。若五蕴皆空,那受苦的是谁?觉悟的又是谁?”
慧明师父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女施主这个问题问得好。佛说无我,不是没有这个身心,而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我’。就像河水,时刻在流变,没有一刻停留。若执着有一个固定的‘我’,便是痛苦的根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