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时,青萍镇的稻田已褪去青涩,稻穗开始泛黄,沉甸甸地垂在稻秆上,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但林惊尘没有丝毫松懈——去年北方定远镇的蝗灾、今年江南的夏汛,让他深知“未雨绸缪”的重要性。这日清晨,他带着民生堂的成员,在粮库旁搭起了“秋储备荒棚”,准备给乡亲们和各分堂代表,上一堂“秋粮储存与备荒”的实操课。
棚子中央,整齐摆放着不同的储粮工具——改良粮囤、防潮油布、驱虫艾草,还有新打造的“分层储粮架”,架上按“麦种、玉米、稻谷”分类摆放着粮食,每一层都垫着晒干的艾草,角落还放着几袋生石灰,用来吸收潮气。林惊尘站在储粮架旁,手里拿着一袋稻谷,对围拢过来的乡亲们和分堂代表说道:“秋储的关键在‘防潮、防鼠、防霉变’,咱们先从选粮说起——晒粮要晒足三日,正午太阳最烈的时候翻晒,傍晚收粮时要筛掉碎粒和杂质,碎粒容易吸潮发霉,还会引来老鼠。”
说着,林惊尘拿起筛子,现场演示筛粮的技巧,碎粒和杂质从筛孔落下,留下的稻谷颗粒饱满、干燥紧实。张老丈也上前补充:“晒好的粮食不能直接装粮囤,要先在粮囤底部铺一层厚艾草,再盖一块防潮油布,油布边缘要压在粮囤外侧,防止雨水渗进去;装粮时要分层装,每层装到三尺高,就撒一层薄艾草,既能驱虫,又能透气。”
一名来自定远镇分堂的代表,去年经历过蝗灾,对储粮格外上心,举手问道:“林副堂主,咱们定远镇去年存的粮,有几袋被老鼠咬了,今年除了艾草,还有别的防鼠方法吗?”
林惊尘笑着点头,指向粮囤旁的几个陶瓮:“这是咱们新做的‘防鼠陶瓮’,瓮口小、瓮身深,里面装粮后,在瓮口盖一块带孔的木板,木板上涂一层桐油,老鼠爬不进去;另外,粮库角落要隔三尺放一袋生石灰,既防潮又能驱鼠,还能在粮库门口放几块粘鼠板,双重保险。”
棚子另一侧,柳轻烟正带着阿青,给大家准备“秋储防疫包”。包里装着艾草、苍术、金银花,还有一小瓶防治肠胃病的药膏。“秋储时粮食多,容易滋生细菌,大家在粮库和家里,要定期用艾草和苍术熏一熏,防止瘟疫;另外,秋天天气干燥,乡亲们容易上火,这金银花可以泡水喝,要是吃了储存不当的粮食闹肠胃病,就涂这药膏,喝咱们之前教的健脾汤,很快就能好。”
阿青则拿着一个小本子,给大家登记储粮需求:“家里有粮囤的,要是需要艾草和生石灰,就跟我登记,咱们民生堂会免费发放;没有粮囤的,也可以跟我登记,我和惊尘哥教大家做简易粮囤,保证能把粮食存好。”
苏慕言则在一旁,整理各分堂的秋储物资清单。自从民生堂推行“分堂联动备荒”制度后,各分堂会提前上报储粮缺口,青萍分堂作为农耕示范分堂,会统筹调配余粮和储粮工具,确保每个分堂都能做好秋储。“定远镇分堂需要艾草五十捆、生石灰三十袋,苏州府分堂需要防鼠陶瓮二十个、防潮油布十块,咱们青萍镇的余粮够,工具也充足,明日就安排侠客送过去。”苏慕言一边核对清单,一边对身边的民生堂成员说道。
实操课结束后,乡亲们和分堂代表们都开始行动起来——有的跟着张老丈学做防鼠陶瓮,有的跟着柳轻烟领防疫包,有的跟着阿青登记储粮需求,还有的跟着林惊尘和苏慕言,去粮库参观分层储粮架,学习储粮技巧,场面热闹非凡。
接下来的半个月,青萍镇的秋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惊尘和张老丈带着乡亲们,给粮囤铺艾草、盖油布,教大家分层装粮;柳轻烟和阿青带着学徒,熬煮健脾汤、制作防疫包,挨家挨户给乡亲们送,还特意给孤寡老人帮忙装粮;苏慕言则带着侠客们,分三批给定远镇、苏州府、西溪镇的分堂送储粮物资,每到一个分堂,都现场指导储粮技巧,确保物资能用对、用实。
阿青在秋储工作里,彻底成了“小能手”。他不仅能独立教乡亲们做简易粮囤,还能帮着苏慕言核对物资清单,甚至能根据乡亲们的家庭人口,算出合理的储粮量,避免浪费。有一次,一名老人家里只有两口人,却想多存粮,阿青耐心地劝道:“老爷爷,存粮太多容易发霉,您家两口人,存十袋稻谷、五袋玉米就够了,剩下的粮食可以卖给粮库,换些钱买过冬的棉衣,等明年春耕,咱们再种新的粮食,肯定够吃。”
老人听了阿青的话,觉得有理,就按他说的存粮,还笑着道:“小先生年纪小,想得却比我周全,有你在,咱们存粮也放心。”
十月初,青萍镇的秋储工作顺利完成,粮库堆满了晒干的粮食,乡亲们家里的粮囤也都装满了,每个粮囤旁都放着艾草和生石灰,粮库门口的粘鼠板上,偶尔能看到几只小老鼠,再也没有出现过粮食被啃、被霉的情况。各分堂也传来消息,秋储工作都已完成,储粮充足,能安稳度过冬天,就算明年遇到小灾害,也不会缺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剑起万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