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滴在田埂的草叶上,轻轻一晃便滚落泥土,给刚恢复生机的田野添了几分清爽。林惊尘一早便带着防汛队员,先去各村收尾房屋修缮——昨日已修好大部分漏雨房屋,只剩王家村两户、张家村一户的小隐患没处理,还有各村空屋的检查,得确保后续若有需要,空屋也能随时住人。
第一站到王家村,屋主刘婶正站在院门口等着,见林惊尘等人来,连忙迎上来:“林副堂主,俺家就后墙根有点潮,昨天用干土垫了垫,还是有点返潮,你们帮俺看看,咋弄才能彻底好。”林惊尘跟着刘婶走进院子,蹲在后墙根,用手摸了摸墙面,又扒开墙角的干土看了看,发现墙根下有个小水洼,是退水后积的雨水没排干,才导致墙面返潮。
“刘婶,问题不大,咱们先把墙根的水洼挖深点,填上碎石和干燥的草木灰,再用土压实,草木灰能吸潮,碎石能排水,这样墙根就不会再积水分,返潮的问题就解决了。”林惊尘说完,让队员拿来铁锹和草木灰,先把水洼挖深半尺,排干积水,再铺上一层碎石,撒上厚厚的草木灰,最后填回干土,用脚反复踩实,直到土面平整,没有松动。“后续你再把墙根的杂物清干净,别挡着排水,墙面慢慢就干了,不会再返潮。”刘婶连连点头,笑着说:“还是林副堂主懂行,俺自己琢磨半天,也没找出问题在哪,这下放心了!”
从刘婶家出来,众人又去了张家村的李叔家——李叔家的房门被洪水泡得有些变形,关不严实,风一吹就“吱呀”响。队员们先把房门拆下来,用刨子把泡胀的木边刨掉一点,再在门框和门轴上涂了层桐油,防止后续受潮变形,最后重新把房门装回去,轻轻一推,门就严丝合缝地关上了,再也没有“吱呀”声。李叔试着推了推门,满意地说:“太好了,这下晚上睡觉也不用担心漏风了,谢谢大伙儿!”
房屋修缮收尾的同时,张老丈和定远镇的代表,正带着乡亲们在田里排查受损庄稼,准备补种。张家村东头的一块玉米田,积水退得晚,有十几株玉米苗被泡得发黄枯萎,根须也烂了,没救了;王家村的一块水稻田,被洪水冲来的碎石压坏了一小片,稻苗都蔫了,只能补种。
“林副堂主传讯说了,补种的种子分堂早就备好了,让俺们统计好受损的亩数和需要的种子量,他让人送过来。”张老丈拿着小本子,一边记录受损田地的位置和面积,一边对乡亲们说,“大伙儿仔细点,别漏了,每块田受损多少株、需要补多少种子,都记清楚,咱们补种才能刚好,不浪费种子,也不缺苗。”
乡亲们都仔细排查,有的在玉米田数枯萎的苗,有的在水稻田量受损的地块,张老丈则一一记在本子上,最后汇总了一下——需要玉米种三斗、水稻种两斗,还有少量耐旱草籽,用来补种田埂上被冲毁的草苗。张老丈立刻给分堂传讯,告知需要的种子量,林惊尘收到讯后,立刻让队员把提前备好的种子装袋,贴上标签,由阿青带着两个队员,推着木车送过去。
阿青推着木车,往田里去的时候,还特意带上了几包“育苗肥”——是柳轻烟和乡亲们一起,用腐熟的羊粪和草木灰混做的,肥力温和,补种的幼苗用了,成活率高。“张老丈,种子送来了,还有几包育苗肥,补种的时候,在种子旁边撒一点,苗长得快,不容易生病。”阿青把种子和肥料放在田埂上,一边帮着拆袋,一边说。
张老丈接过种子,先打开玉米种袋,抓了一把看了看,种子饱满,没有霉变,满意地点头:“这种子好,都是去年收成好的时候留的,补种肯定能活。大伙儿先把受损的苗拔掉,再把田里的碎石、杂草清干净,然后按‘玉米株距一尺、水稻行距八寸’的规矩补种,别太密,也别太疏。”
乡亲们立刻行动起来,先把玉米田枯萎的苗拔掉,再用铁锹把土翻松,挖个浅坑,放进两粒玉米种,撒上一点育苗肥,盖上薄土,轻轻踩实;水稻田则先把蔫掉的苗拔掉,清理干净碎石,再把水稻种均匀撒在受损的地块上,盖上一层细土,浇上少量清水,确保土壤湿润,利于种子发芽。
“补种后要多来看看,玉米种要是三天没发芽,就再补撒一次;水稻种要保持土壤湿润,别太干,也别积水,这样成活率才高。”张老丈一边指导乡亲补种,一边叮嘱,阿青也在一旁帮忙,给补种的地块做上标记,方便后续巡查。
柳轻烟也没闲着,她带着学徒,推着药箱和水桶,在田里给乡亲们送水、送药。看到有人在田里弯腰补种,额头满是汗水,就递上一碗清凉的绿豆汤;看到有人不小心被碎石蹭破了手,就立刻拿出纱布和药膏,帮着清理伤口、包扎好。“大伙儿别太急,慢慢补种,累了就歇会儿,喝碗绿豆汤解解暑,别中暑了。”柳轻烟笑着说,乡亲们接过绿豆汤,喝一口,清凉解渴,疲惫也少了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剑起万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