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股,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钢铁洪流。
当顾昭的“镇北”大旗,从那片隐蔽的山谷中,毅然决然地指向京师方向时,这支由五千人组成的军队,便如同一条苏醒的玄色巨龙,以一种令所有窥见者都为之瞠目结舌的姿态,开始了它那场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千里奔袭!
风,依旧在呼啸;雪,依旧在狂舞。
然而,在这片白茫茫的、似乎要吞噬一切生灵的严酷天地之间,镇北军的行进队列,却如同一柄由最精湛的工匠,用墨斗弹出的直线,精准而又坚定地,印刻在了通往京畿的官道之上!
最前方,是王五所率领的五百龙骑兵。他们一人双马,甚至三马,以一种远超步兵的机动性,如同锋利的犁头,破开了前方厚厚的积雪与未知的危险。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侦查与警戒,更是为身后那庞大的步兵主力,扫清一切可能拖延速度的障碍。
而在他们身后,便是镇北军的主力——超过四千人的步兵与炮兵方阵。然而,他们的行军方式,却足以颠覆当时任何一位将领的认知!
整支步兵队伍,被分成了数个轮换的作战单元。此刻,正有大约一半的士兵,迈着整齐划一的、沉重而又极富节奏感的步伐,在没过脚踝的积雪中,快速前行!他们的呼吸,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白色的雾气,与他们身上蒸腾起的热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仿佛整支军队都在燃烧的景象。
而在他们的队列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由骡马拉拽的四轮大车。这些大车,不仅装载着粮草、弹药与火炮,更是在车厢上,坐满了另一半正在轮休的士兵!他们将火铳用油布包好,紧紧抱在怀中,有些人靠着车厢板,抓紧这宝贵的片刻时间闭目养神,恢复体力;另一些人,则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坚硬的、由孙元化特别研制的压缩干粮,就着冰冷的雪水,机械地咀嚼着,补充着飞速消耗的热量。
每隔一个时辰,伴随着军官那短促而又清晰的哨声,队列便会进行一次轮换。车上的士兵,跳下大车,接过同袍的位置,继续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而刚刚在雪地里跋涉了两个时...
...小时的士兵,则迅速攀上大车,获得那宝贵的休息时间。
这,就是顾昭借鉴了后世理念,并结合大明现有条件,所创造出的、独属于镇北军的“摩托化行军”雏形!
步兵的耐力,与骡马的脚力,在这种高效的轮换机制之下,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使得整支军队,能够以一种近乎于永动机般的、不知疲倦的姿态,保持着一个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日夜兼程的行军速度!
历史,在这条冰封的官道上,被他们用双脚,狠狠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而,速度,仅仅是这支军队令人敬畏的表象之一。真正支撑着这具钢铁之躯的,是它那如同烙印在骨髓之中的——铁的纪律!
大军过处,数千人的队列,延绵数里,却始终保持着令人窒axeds-eye 的严整与肃静。除了军官的口令、车轮碾过积雪的吱嘎声,以及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之外,再无一丝喧哗。
他们经过沿途的村庄与集镇,那些因为听闻“建奴入关”而惊恐万状的百姓们,躲在门窗之后,瑟瑟发抖地向外窥探。在他们的认知里,军队过境,向来与蝗虫无异,所谓的“兵”,与所谓的“匪”,很多时候,并无区别。
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
那支黑色的军队,从村头,一直延伸到村尾,却没有一个人,擅自离开队列。没有一个人,去抢夺百姓晾在屋檐下的那串干辣椒;也没有一个人,去砸开那家早已人去楼空的店铺大门。他们就那样,目不斜视地,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冰冷的压迫感,从他们的家门口,沉默地走过。
这份沉默,比任何的烧杀抢掠,都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然,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急行军之下,并非每一个人的意志,都能如钢铁般坚硬。
在一处破落的村庄旁,一名年轻的火铳手,因为连续数个时辰的跋涉与饥饿,双眼已经开始发黑。当他看到不远处,一户农家的院子里,那只正在雪地里刨食的、肥硕的老母鸡时,他的喉咙,不受控制地,狠狠地滚动了一下。
那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渴望,更是对生存的本能。
他的理智,在与本能的搏斗中,仅仅挣扎了数秒,便败下阵来。他趁着身旁的军官不注意,身体一矮,便要脱离队列,朝着那户农家冲去!
然而,他的脚,刚刚迈出队列不过两步,两道如同鬼魅般的身影,便从队伍的后方,无声无息地,窜了出来!
他们穿着与其他士兵略有不同的黑色罩袍,手臂上,绑着一块绣着“宪兵”二字的白色袖标。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锐利!
两人一左一右,瞬间便将那名脱队的士兵,死死地按在了雪地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