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同一张被墨汁浸透的巨大幕布,沉重地笼罩在彰义门外的旷野之上,唯有无数营帐中透出的火光,如同散落在黑丝绒上的碎金,将后金大营的轮廓勾勒得狰狞而磅礴。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却比帐外的寒风还要凝重几分。巨大的牛油巨烛在鎏金烛台上燃烧着,跳跃的火焰将帐内诸人的影子投射在厚实的毛毡壁上,扭曲拉长,宛如一尊尊沉默的魔神。
居于主位之上的,正是后金国的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他身着一件玄色貂裘,面容沉静如水,那双深邃得足以吞噬星辰的眼眸,正凝视着面前铺开的一副巨大的军事堪舆图。图上,代表着九边各镇的旗帜犬牙交错,而此刻,一枚小小的、代表着“镇北军”的黑色令旗,就像一根尖锐的钉子,死死地钉在了京师彰义门外,与他那象征着大金无上权力的汗帐遥遥相望,显得无比刺眼。
自镇北军如鬼魅般出现在战场的那一刻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便开始在这座庞大的战争机器中枢弥漫开来。斥候们带回的消息,一遍遍地在大帐内回响:那支军队悄无声息地抵达,安营扎寨的过程快得令人心惊,营盘布局严谨得如同教科书般精准,一排排拒马、鹿角和壕沟在短短半日之内便已初具规模,仿佛他们不是在仓促的战场上,而是在自家演武场进行着一场从容不迫的演练。
这种极致的冷静与从容,对于习惯了明军混乱与怯懦的后金诸将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挑衅。
“大汗!”
一声压抑着无穷怒火的嘶吼骤然打破了帐内的死寂。一名身材魁梧、面容桀骜的年轻将领猛地从座位上站起,他眼中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身前的空气点燃。他正是已故四大贝勒之一,莽古尔泰的嫡长子,额必伦。作为复仇者,他继承了父亲的勇猛,也继承了那份深入骨髓的仇恨。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枚黑色令旗,仿佛要透过它看到那个名叫顾昭的男人。“大汗!斥候已经探明,这支镇北军,就是当初在广宁城下,用那种闻所未闻的阴毒火器,坑杀了我大金数千勇士的罪魁祸首!我父汗的英灵,还有那些为大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巴图鲁们,他们的冤魂就在这片天空上看着我们!”
额必伦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向前踏出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发出的声音如同金石撞击:“请给儿臣三千铁骑!不,只需三千!儿臣愿立军令状,必将那顾昭的头颅取来,用他的鲜血,祭奠我父汗与数千勇士在天之灵!”
他的话语充满了血腥与仇恨的煽动力,让帐内几位年轻的贝勒和将领都为之动容,眼神中流露出跃跃欲试的凶光。在他们看来,区区一支孤军,哪怕再精锐,在数万大金铁骑的汪洋大海面前,也终将被撕得粉碎。
然而,坐在皇太极左手边首位的大贝勒代善,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作为后金军中资历最老、最为沉稳的宿将,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额必伦,你的勇气可嘉,但此时此刻,不可轻举妄动。”代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帐内瞬间沸腾的气氛又冷却了下来。
他将目光从激动的额必伦身上移开,转向皇太极,沉声分析道:“大汗,诸位想一想。这顾昭何许人也?他能率领一支偏师,在各路勤王兵马还在路上磨蹭的时候,以雷霆之势千里奔袭,第一个抵达京师城下,这份胆识与统率力,就绝非我等以往遇到的那些明国庸将可比。”
他伸出粗糙的手指,在堪舆图上镇北军的营地位置轻轻一点:“再观其安营布阵,从容不迫,井然有序,面对我十万大军的兵锋,非但没有丝毫慌乱,反而摆出了一副从容迎战的姿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要么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要么……就是他有着我们尚不知道的、足以自信的后手。”
“后手?”另一位大贝勒,阿敏冷哼一声,粗犷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屑,“无非就是那些在广宁城下逞威的火器罢了。广宁有坚城可守,他自然能从容布置。如今在这彰义门外的平原上,我大金的铁骑一旦冲锋起来,便是天崩地裂之势,难道他那些烧火棍还能翻了天不成?”
阿敏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后金将领的心声。他们敬畏的,是依托城防工事的火器,而不是在野战中与骑兵对决的火器。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皇太极终于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扫过情绪激昂的额必伦,扫过持重老成的代善,最后在阿敏不以为然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深沉。
“二哥(代善)言之有理。”
仅仅一句话,便为这场争论定下了基调。额必伦脸上的激愤一滞,不甘地垂下了头。
皇太极站起身,踱步至堪舆图前,手指轻轻拂过镇北军营寨的标识,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猎人发现猎物时的好奇与谨慎。“这个顾昭,的确是个有趣的对手。朕看过所有关于他的战报,从红山堡的伏击,到广宁城下的血战,他所倚仗的火器,无一不是依托地利,或山谷,或城墙。地利,将我大金勇士引以为傲的骑射与冲击力限制到了最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