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那具尚带着余温的尸体,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狠狠地砸入了后金军残余势力那本已波涛汹涌的心湖之中,激起了名为“绝望”的滔天巨浪。当大金国皇帝被明军以一种近乎“天谴”的方式,在千步之外狙杀的消息,伴随着“影子”小队那神出鬼没的猎杀,传遍了整个突围队伍时,最后那上千名巴牙喇护军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彻底崩塌。
他们可以接受战死,可以接受失败,但他们无法接受这种被看不见的敌人,如同猎物般随意宰杀的、毫无尊严的死亡方式。皇帝的毙命,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人都失去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和理由,整个突围队伍,在短暂的死寂之后,便轰然解体,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散兵游勇,各自奔逃。
在这片末日般的混乱景象中,唯有多尔衮,这位睿亲王,在最初的、撕心裂肺的悲痛之后,以一种超乎常人的速度,冷静了下来。
他跪在皇太极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旁,看着兄长那双至死都圆睁着、充满了不甘与不解的眼睛,脑海中却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如同电光石火一般的思索。
继续打下去?毫无意义。这已经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而是一场单方面的、工业对封建的屠杀。顾昭和他那支魔鬼般的军队,所展现出的战斗方式,已经完全超越了八旗勇士们所能理解的范畴。再打下去,唯一的结局,就是整个满洲民族,被彻底地、干净地,从这片白山黑水之间抹去。
逃?又能逃到哪里去?没有了统一的指挥,没有了成建制的军队,他们这些残兵败将,即便是侥幸逃回了辽东,也终将被顾昭的大军追上、剿灭,成为对方军功簿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那么,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了。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念头,在多尔衮的脑海中,不可遏制地升腾起来。
他缓缓地站起身,抹去了脸上的泪水,眼神中的悲痛,被一种冰冷到极致的、宛如西伯利亚寒流般的理智所取代。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还在保护着他的、同样陷入了绝望的心腹护卫,用一种沙哑却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命令。
“拿刀来。”
众人一愣,不解其意。
多尔衮没有解释,只是从一名护卫腰间,抽出了锋利的佩刀。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跪下,对着皇太极的尸身,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皇兄,为了大金,为了咱们满洲的血脉,臣弟……得罪了。”
话音未落,手起刀落。
那颗曾经承载着无尽野心与霸业的头颅,便被他干净利落地砍下。鲜血,溅了他一身。
多尔衮面无表情地,从怀中扯下一块明黄色的绫布,小心翼翼地,将皇太极的首级包裹起来,紧紧地抱在怀中。然后,他站起身,对着那些已经彻底被他这一举动所惊呆的心腹们,说出了那句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话:
“找一面白旗,带我去见顾昭。”
……
顾昭的临时指挥部,设立在战场附近一座被清空了的古老寺庙之中。寺庙厚重的木门,隔绝了屋外那震天的、属于胜利者的欢呼与呐喊,却隔绝不了满院那浓得化不开的血腥气。
当浑身浴血、怀抱着一个黄绫包裹的多尔衮,在数名亲兵的押解下,被带入这座临时充当帅帐的大殿时,他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场景:
顾昭,这位亲手将他和他整个民族推入深渊的男人,正背对着他,站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他身上那套笔挺的军服,纤尘不染,与殿外那尸山血海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甚至没有回头,只是用一种平淡的、仿佛在评论天气一般的语气,说道:
“睿亲王,你比我预想的,要来得更快一些。”
多尔衮的身体,微微一僵。他知道,自己那点心思,眼前这个男人,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他没有再做任何无谓的辩解,只是缓缓地走上前,将怀中那个沉甸甸的包裹,放在了顾昭身旁的桌案上。
他没有下跪,也没有卑躬屈膝。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乞求饶恕的降将,而是一个代表着一个战败民族、前来谈判的王者。他挺直了腰杆,直视着顾昭的背影,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
“镇北侯,我大金……败了。这是皇兄的首级,是我给你的第一个投名状。”
顾昭缓缓地转过身来。他的目光,在那个黄绫包裹上,停留了不到一秒钟,便移开了。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对死者的怜悯,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如同万年寒潭般的冷漠。仿佛那里面包裹的,不是一位曾经搅动天下风云的帝王头颅,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随处可见的战利品。
“一个死人,算不上投名状。”顾昭的声音,比殿外的寒风,还要冰冷几分,“我顾昭想要的,从来都不是死人的脑袋,而是活人的忠诚,以及整个满洲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