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对你忠心耿耿,何出此言!”
被按住的将领们惊骇欲绝,纷纷破口大骂。
李自成却恍若未闻,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道:“顾帅主理天下兵务,最恨残民之辈。我李自成,今日既决心归顺朝廷,便要先清门户,以正视听!你们的项上人头,便是我献给顾帅的第一份大礼!”
言罢,他猛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
“杀!”
刀光闪过,血光迸溅。数十颗人头,滚落在地,将盛宴的欢乐,瞬间染成了地狱般的血腥。
但这,还不够。
李自成站起身,走到了大殿的角落。在那里,被五花大绑的,正是倒霉的明朝宗室——瑞王朱常浩。这位在攻略汉中时被俘获的藩王,此刻早已吓得面无人色,屎尿齐流。
“瑞王殿下,”李自成用一种近乎温和的语气说道,“我知道你恨我,也恨顾帅。但他顾帅,终究是朝廷的官。你这颗宗室的头颅,比起那些贼寇的头,分量,可要重得多了。”
在瑞王惊恐万分的眼神中,李自成亲手拔出了腰间的佩刀。
“这,便是我李自成的第二份大礼!”
……
半个月后,京城。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卷着一路风尘,冲入了顾昭的府邸。随之而来的,是数个用石灰和木屑仔细封装好的大木箱。
当木箱被打开,一颗颗早已被石灰腌制得面目狰狞的人头,呈现在顾昭面前时,即便是见惯了生死的亲卫,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顾昭亲自验看了那颗瑞王的人头,又翻阅了李自成随信附上的“罪将”名单,久久没有说话。
良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四个字:“真枭雄也。”
李自成的这一手,玩得实在是又狠又绝。他杀降将,既是向自己纳上投名状,也是在清除自己队伍里的不稳定因素,顺便还能将残暴之名,都推到这些死人身上,可谓一石三鸟。而他杀瑞王,更是将自己与所有反叛势力,都划清了界限,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这份“大礼”,顾昭不能不收。
他当即将瑞王的首级,连同李自成的奏报,一同上呈给了崇祯皇帝。
朝堂之上,为此事掀起了轩然大波。
当听闻流寇巨渠李自成“痛改前非”,斩杀麾下悍将及逆藩瑞王,以示归顺之心时,满朝文武的反应,各不相同。
以新任首辅范复粹为首的清流文官们,对此嗤之鼻鼻。他们纷纷上奏,痛斥李自成乃反复无常之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日归顺,明日必反。请求朝廷万勿轻信,当立刻发兵,将其彻底剿灭,以绝后患。
而另一部分饱受流寇之苦的地方官员,以及一些务实的将领,则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李自成愿意归顺,朝廷不妨顺水推舟,予以招安,先稳住陕西局势,再图后策。
崇祯皇帝,也陷入了犹豫之中。
就在这时,顾昭站了出来。
“陛下,”他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皇极殿内,“臣以为,招抚李自成,于国有利。”
“李自成虽为流寇,然其势已成,强行剿灭,非一朝一夕之功,必将耗费海量钱粮,牵扯朝廷巨大精力。如今北有建虏虎视眈眈,南有士绅暗流涌动,朝廷实不宜再在西北,开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既然李自成愿意献上投名状,以示诚意,我们何不给他一个名分?册封他为‘陕西招抚使’,命其负责绥靖地方,剿灭其余小股流寇。如此,一来,可将其从‘贼’,变为名义上的‘官’,纳入朝廷管辖之内。二来,可以其力,制衡陕西地方势力,为朝廷日后彻底整顿西北,打下基础。”
“这,便是‘以寇制寇,以贼防贼’之策。待我大明缓过气来,腾出手时,是剿是抚,主动权,便尽在我手了。”
顾昭的一番话,逻辑清晰,利弊分明。
崇祯皇帝沉思许久,最终,还是被说服了。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四处起火,而顾昭的这个办法,无疑是花最小的代价,暂时摁住西北这个火药桶的最佳方案。
“准奏!”
一道圣旨,很快便送往了陕西。
当李自成接到那份由皇帝亲笔签发、册封他为“陕西招抚使”的圣旨时,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他,李自成,终于从一个被朝廷通缉的流寇,摇身一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
而顾昭,也通过这次高明的政治操作,不费一兵一卒,便将这头西北最凶猛的野狼,暂时纳入了自己的棋局之中,为自己即将开始的山西之行,清除了一个巨大的后顾之忧。
只是,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这所谓的“归顺”与“招安”,不过是彼此利用的一场戏。当有一天,这出戏再也演不下去的时候,便是图穷匕见,血染山河之日。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