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新政”的诏书,如同春日里最迅猛的惊雷,以京师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轰然扩散。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大明朝堂乃至天下士林,都为这份充满了钢铁、煤炭与铁轨气味的、前所未有的“新政”,而陷入了剧烈的争论与震动之中。
然而,作为这份诏书名义上的颁布者,崇祯皇帝,却感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与无力。他亲手签发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刻刀,在他作为皇帝的权威版图上,狠狠地剜下了一块血肉,然后,将其拱手送给了那个远在山西,却仿佛无处不在的顾昭。
被绑架的董事长,还能想办法稀释股权,引进新的投资者,来制衡那位权势滔天的首席执行官。而他这个被绑架的皇帝,又能做什么呢?
在乾清宫中枯坐了整整一夜之后,崇祯皇帝终于从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和他早已混乱不堪的思绪中,找到了一根,他认为可以撬动顾昭权力基石的、最微小,也最阴狠的杠杆——东厂。
既然阳谋已经无法对抗,那么,就让那些最擅长在阴影中行走的魑魅魍魉,去那座被阳光照耀得过分刺眼的归化城,寻找一丝可以撕开裂缝的黑暗。
于是,一道“犒赏三军,安抚蒙部”的圣旨,被迅速拟定。而奉旨前往归化城,宣读圣意,并全权处理“善后事宜”的钦差大臣,正是崇祯皇帝最信任,也最锋利的一把刀——东厂提督,王德化。
王德化,这位在宫中沉浮数十年,以心狠手辣、心思缜密着称的大太监,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便精准地领会了崇祯皇帝那并未言明的、隐藏在圣旨背后的真正意图。
那不是犒赏,而是监视。 那不是安抚,而是分化。 那不是善后,而是……夺权。
半个月后,归化城。
胜利的喧嚣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严酷而高效的军事化管理秩序。镇北军的黑色军旗,在城楼上高高飘扬,取代了昔日林丹汗的九斿白纛。城中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巡逻的士兵,步伐整齐,盔甲鲜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混杂着铁锈、硝石与自信的阳刚气息,与这座草原城市的粗犷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当钦差大臣王德化的仪仗,在数百名番子的簇拥下,缓缓驶入这座城市时,一种截然不同的、阴鸷而诡谲的气息,也随之而来。
那些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东厂番子,他们的眼神,如同毒蛇一般,阴冷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他们的脚步,悄无声息,仿佛是行走在人间的鬼魅。他们与周围那些体魄雄健、目光坦荡的镇北军士兵,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一个在阳光之下,一个在阴影之中。
归化城的临时总指挥王五,率领一众将校,在城门口迎接了钦差大臣。
“咱家奉陛下旨意,前来犒赏平叛有功的将士们!”王德化那张保养得极好的脸上,堆满了和煦的笑容,他热情地握住王五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声音尖锐而热情,“王将军神兵天降,一夜之间,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在宫中,可是日夜念叨着你们的功绩啊!”
他带来了大量的赏赐,金银、绸缎、美酒,堆积如山。在宣读圣旨的仪式上,王德化极尽抚慰之能事,对镇北军的将士们,大加褒奖,言辞恳切,仿佛他真的是代表皇帝,来与这些百战之兵,分享胜利的喜悦。
然而,在公开的仪式结束之后,一场真正的好戏,才在暗中,悄然上演。
王德化的第一步棋,是接触那些被集中看管的蒙古王公贵族。
这些人,是林丹汗察哈尔部的核心力量,也是草原上旧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如今,他们成了阶下之囚,每日看着镇北军那如同钢铁洪流般的操演,内心的恐惧与日俱增。
王德化在秘密的会面中,向他们展示了来自皇帝的“仁慈”。
“诸位王爷,”他用一种充满诱惑力的、如同蛇信般的声音,低声说道,“镇国公用兵,虽然勇猛,却也未免太过霸道了些。陛下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大明与蒙古各部,本是兄弟之邦,何至于此呢?”
他看着那些蒙古王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继续抛出他的诱饵。
“陛下是仁慈的君主,他说了,只要诸位愿意‘戴罪立功’,向朝廷,向陛下,说明此次冲突的‘真相’……比如说,顾昭虐待俘虏,私藏缴获,甚至是故意挑起事端……那么,陛下不仅可以赦免诸位的无心之过,甚至,可以考虑,扶持一位新的、愿意与我大明和平共处的草原大汗!”
这番话,如同一颗投入死水中的巨石,在这些蒙古王公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取代林丹汗!成为新的草原之主!这个诱惑,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怀野心的人,为之疯狂!
王德化的第二步棋,是联系那些被抄家之后,侥幸逃脱,或是甘愿为镇北军做事的晋商残余势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