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帝国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开拓与东方的瘟疫警报,牢牢吸引之时。在世界的另一端,荷兰,阿姆斯特丹,这座当时被誉为世界金融心脏的城市,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撼动全球贸易格局的巨大风暴。
风暴的起因,源自不久前在南洋签订的《雅加达海洋公约》。这份由大明帝国主导、联合了南洋诸国共同签署的公约,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重新定义了从马六甲到香料群岛的贸易规则。它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VOC),以及西班牙的马尼拉贸易体系,几乎完全排挤出了亚洲内部最有利可图的航线。
这无异于从这些老牌殖民帝国的身上,活生生地割下了一块血肉。
在阿姆斯特丹那座终年弥漫着烟草、咖啡和金钱气息的证券交易所深处,一间窗户被厚重天鹅绒窗帘紧紧遮蔽的密室之内,一场秘密的会议,正在进行。
这里聚集的,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一群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来自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的银行家族代表,控制着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寡头,以及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秘密特使。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临时的、以绞杀东方新贵为目标的秘密“辛迪加”(企业联盟)。
“先生们,”一位身形肥胖、手指上戴着巨大红宝石戒指的荷兰银行家,用他那如同砂纸摩擦般的声音,缓缓开口,“我们不能再坐视那个东方帝国,用他们可笑的舰队和所谓的‘公约’,来夺走上帝赐予我们的财富。战争的成本太高,而且我们已经输了一次。但我们还有另一种武器。”
他将一杯醇厚的雪莉酒,推到了一张巨大的、摊开的世界地图中央,正对着地图上那片标着“大明”的广阔疆域。
“他们建立了一个用纸片,来换取我们真金白银的巨大骗局。”一位脸色苍白的英国人,尖刻地补充道,他指的是正在整个东亚流通的、由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龙元。“那个自称护国主的东方人,聪明地将他的纸片,与白银进行了挂钩,以此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但这,也正是他最致命的弱点!”
所有人的眼中,都亮起了贪婪而又残忍的光芒。
一个周密到令人不寒而栗的计划,迅速成型。这是一个两步走的、旨在彻底摧毁大明金融信用的、跨国界的绞杀计划。
第一步,在欧洲市场制造恐慌,拉高白银的价值。辛迪加利用其遍布欧洲大陆的贸易网络和信息渠道,开始大规模散播经过精心编造的谣言——“东方帝国爆发史无前例的大瘟疫,港口封锁,政局动荡”、“新皇帝年幼,护国主大权旁落,内战一触即发”。
同时,他们联手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里斯本的市场上,疯狂地、不计成本地抛售手中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所有与大明贸易相关的商品。这种反常的行为,迅速制造了一场巨大的市场恐慌,让所有人都相信,东方的贸易航线即将中断。商人们疯狂地囤积作为硬通货的白银,导致欧洲市场上的银价,在短短几周内,暴涨了三成以上!
“那个东方人,建立了一个用纸片换取我们白银的骗局。现在,”那位荷兰银行家举起酒杯,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狞笑,“我们要用无穷无尽的、真正的白银,去戳破他这个巨大的泡沫!”
第二步,发动总攻。一支由上百艘快帆船组成的、不悬挂任何国旗的“幽灵舰队”,携带者辛迪加银行家们筹集到的、数额高达数千万两的巨额白银,从欧洲各大港口秘密出发,如同一群嗜血的鲨鱼,扑向了大明帝国在南洋和本土的所有开放口岸。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用高价白银,不惜一切代价,兑换市面上流通的每一张龙元,冲击每一个皇家银行的营业网点,直到将它的金库彻底掏空,让龙元的信用,在无法兑付足够白银的现实面前,轰然崩塌!
广州,十三行。
身为大明皇家银行总行长的侯三,最近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
市场的异动,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开始的。那些一向价格坚挺的欧洲商品,比如尼德兰的呢绒、法兰西的葡萄酒、威尼斯的水晶制品,价格突然开始断崖式地暴跌,仿佛那些西洋商人急于将货物脱手,换成现金。
紧接着,更加诡异的现象出现了。在广州、上海、泉州等所有对外港口,皇家银行的分行门口,突然排起了长龙。而排队的,清一色都是高鼻深目、说着各种口音的西洋商人。他们推着一车车的西班牙银元、荷兰银币,只有一个要求——兑换成龙元,然后又立刻用龙元,去市面上高价收购实体白银。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奇怪行为,起初让分行的管事们摸不着头脑。但很快,侯三便从每日雪片般飞来的账报中,嗅到了致命的危险气息。
银行金库中,作为信用基石的白银储备,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的速度,迅速流失!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上的银价,也开始不正常地疯涨。那些原本手持白银的地主和富商,开始“惜售”,将银子死死地窖藏起来,等待着更高的价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