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汤容容对婴儿是嫌弃的,那么皱巴巴的一个小东西,合着自己拼命生下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跟小老头似的小东西?
当护士把襁褓里的杨一宁递给杨书毅时,这个坚强的男人的泪湿满襟,喜不自胜。当年为了摆脱封建家庭从青羊宫逃出来的小男孩,如今也有自己的后代了。他抱了一会儿孩子后,就依然离开同仁医院,向北走进首都医院,他杨书毅是个男人,一个唾沫一根钉,既然告诉妻子要做结扎,他就要去另外一家医院预约结扎手术。
妻子刚诞下孩子,需要丈夫全方位的照顾和体贴,去结扎就要过几天。汤容容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只过几天后,她就可以带着婴儿回到杨家小院。
杨书毅向局长借了他的座驾,一辆黑色苏制伏尔加,局长非常高兴,杨书毅的结婚典礼花去的一千元公款,局长刚刚分期还完,这会领导又掏出五百块钱递给小师傅,告诉小师傅这是给他孩子的红包,什么满月酒,什么周年宴,这钱都包括了。
非常知礼的小杨师傅跟谁客气,也不会和局长讲这个,他打算不告诉汤容容,上次自己老爹给的那二百,汤容容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就收归她自己了,关键是汤容容是个只进不出的小妇人,家里的花销她都是向杨书毅伸手要,她在内蒙古饭店的工资也是她自己的,杨书毅倒不是怀疑她外边有小白脸,但是老婆这个样子,总是会让杨书毅不开心。
蒋依依和汤容容一同坐在伏尔加的后座,看着汤容容怀里的小娃娃,蒋依依开始憧憬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有一个宠溺自己的丈夫,就像杨大哥对待汤姐姐这样,生孩子时,搞一辆小轿车接产妇和婴儿回家。
在蒋依依的潜意识里,用小轿车接成为产妇的自己,车子还没进茶食胡同时,就成了她的执念。杨书毅一改平常的稳重,大呼小叫地扶着汤容容下车回到北房东屋这间屋子是整个院子里阳光最好的一间,医生和蒋依依都不厌其烦地告诉杨书毅,坐月子的女人一定要多晒太阳。
杨书毅不知道,在以前汤容容大肚子的日子里,她经常躺在这间屋子靠窗的床上晒肚皮,就是把衣服拉上来,肚皮露在外面的那种晒,蒋依依在的时候,汤容容也不在意,闹得蒋依依直骂汤容容是流氓。汤容容觉得医生说婴儿非常健康,这里边至少一半的一半功劳是晒肚皮晒来的。
青羊宫的杨家人得知杨书毅媳妇有喜了以后,以派人和邮寄方式,给杨家小院添加了能去胎毒的鹅蛋,数量不菲的鸡蛋,易于储存的腊肉和香肠,以及想方设法购买来的花生,芝麻,香油,小米,鱼干,红糖,棉花等等让杨书毅省了一大笔。感动之余,杨书毅带着一个自己的堂弟找到后勤处张处,去局里食堂当场让自己的小堂弟炒了个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说起来这两样菜都是考验川味厨子试金石,虽然食材用的是食堂的,但是调料是小堂弟自己带的。两道菜一上桌,天天吃食堂都吃腻了张处顿时眼睛一亮,恨不得立马招这个小杨的亲戚进机关食堂,天天给自己炒几个小菜下酒。
虽然不好直接这样问,但是张处对小伙子随身带来了十几个小布包很感兴趣,小堂弟带点腼腆的告诉眼前这个大干部,这些调料都是自己在四川老家种的,非常地道,张处问清楚价钱后立刻拍板,以北京市场价购买这些包括花椒在内的各种调料,有多少要多少,张处先是和杨书毅探讨了去年后勤处在大背跨大比铩羽而归的原因,杨书毅很诚实地回答说都是营养不良闹得。
张处有点挂不住,告诉大背跨总教练说,他准备给自己的手下们适当开点小灶,怎么增加营养全看小杨师傅的,至于费用好说。
杨书毅的小堂弟终于遂了杨家老辈人的心愿,除了杨书毅外,成了第二个杨家在北京扎根的年轻人。杨书毅在四川的老家不象普通人想象的那样就是个小村子,那是巨大一片几十个村子,光是花椒就有三千多亩。那时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杨家良田眼看不保,但是有北京市局收购,那就是支援首都的治安建设,盖着大红章子的采购单一亮,再没谁敢动杨家一根辣椒。
杨家老家主热泪盈眶,杨家的基业算是保住了。当初那小子要是没逃婚离家出走,怎么会有今天。
老杨头琢磨这招管用,要不在那些姓杨的小孩子里再找一个逼婚试试?
三
当杨书毅和汤容容筹备杨一宁的周年酒时,当年杨书毅的副团长,现在的老岳父终于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看望阔别已久的女婿和女儿,给思念中的外孙女带来一个精致的手镯。
在边疆的烈日和紫外线的照射下,岳父和他的小参谋的颜色在出站的旅客中格外引人注目,老岳父使劲捶着女婿的胸膛,发现多年没见,这小子壮实多了。小参谋是岳父部队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也就是后来和杨爸谭笑七一起商讨做核磁共振机器的边疆大干部。说起来,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在那个年代,别说是高中了,小学毕业学历都不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半边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半边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