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斗形式,决斗的目的并非总是要杀死对方,就是说用剑可以在一方受伤后终止,手枪决斗时常见双方故意射偏(deloping),借此表明自己不畏牺牲,从而保全了荣誉。
再说一下各国的决斗风潮吧。法国的决斗之风最盛,尽管历代国王(黎塞留,路易十四)严令禁止决斗,甚至会处决决斗者,但是法国的决斗之风依然无法遏制。据统计,仅仅在1589-1607这十八年间,就有数千名贵族在决斗中丧生。
在英国,决斗文化同样深厚,尤其在政界和军队,小威廉.皮特,乔治.坎宁等首相都参与过决斗,最着名的是1809年,外交大臣乔治.坎宁和陆军大臣卡斯尔雷子爵的决斗,卡斯尔雷击伤了坎宁。
在德国,大学生决斗成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更侧重于仪式性的面部击剑,以在脸上留下刀疤为荣,是勇气和所属学生社团的象征。
决斗的衰落和消亡在19-20世纪。
19世纪是决斗文化最后的辉煌,也是迅速衰落的时期。这是因为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兴起,务实,法制,注重商业利益,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开始挑战贵族的“虚荣荣誉”。
还有国家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备,明确将决斗定为谋杀或者过失杀人罪,并加强了执法力度。
还有就是公众舆论的转变,公众和新闻媒体将决斗视为一种愚蠢的,野蛮的,和反社会行为,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基于出身的“荣誉”观念收到质疑。
再就是军队的军事职业化,军队强调纪律和服从,不赞成个人主义的决斗行为。
在整个19世纪,决斗行为仍在欧洲大陆和北美频繁发生。有一些着名的决斗案例,例如1836年俄国诗人普希金于丹特斯的决斗,结果是普希金身亡,引发了社会对决斗的深刻反思。
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彻底改变了社会的荣誉观念,大规模的,每个人的屠杀使得一对一的决斗显得毫无意义并且过时。
其实现代体育的击剑和射击运动都直接源于决斗传统,剥离了其致命的本质,转化为竞技运动。法律上,名誉侵权,诽谤法等法律领域的概念,可以看作是解决荣誉纠纷的文明化替代方案。最后决斗成为西方文学,戏剧和电影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决斗象征着浪漫,勇气,悲剧和哪个旧时代的终结。
总之欧洲决斗历史是一条从公共司法走向私人荣誉,再从社会风尚走向法律禁区的发展轨道,它始于法庭,盛于沙龙和荒野,最终在现代化。法制化,和理性化的浪潮中,走进了博物馆,成为理解欧洲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独特窗口。
想不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期,谭笑七又被重新拉回到一百多年前曾经最兴盛的决斗文化之中,而且最邪门的是,面对这个比自己身高多出27公分的对手,谭笑七居然答应了马克的决斗请求,虽然双方不带武器,采取的是没啥规则的自由搏击方式,其实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那种,谭笑七和许林泽在一起的时候,许林泽经常挥舞“王八拳”对谭笑七虎虎生风。
如果许林泽知道七哥答应了,一定会拖着虚弱的身体找到马克,大骂那厮一顿。
如果孙农,堂姐,邬总,林江亭,还有李瑞华和虞和弦知道了,肯定是喜忧参半,所谓参半不是每个人又喜又忧,而是一半人会喜悦,另一半人忧虑的意思。
只有见过谭笑七大蜈蚣产生过程的灵芸会拍双手赞成,更会答应谭总赢了,她会红果果的跳一段“喜刷刷”给谭笑七观赏,嗯,喜刷刷喜刷刷喜刷刷,one,two,three,four!
Go,马克,准备挨揍吧!
喜欢半边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半边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